第08版:理论·专题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实践与探索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冉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锻炼和磨炼出来的精神基因,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指引着党和国家不断前进。思政课是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政教育,既是开展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

丰富思政教学内容,提升思政实效性。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涵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引领广大人民艰苦奋斗和拼搏的真实写照,蕴含着许多可应用于思政教育的鲜活素材。从人物资源上看,有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张思德精神等;从事迹资源上看,井冈山时期发生的“朱德的扁担”事件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关联着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冰雕连等的事迹,苏区精神关联着八子参军等感人故事;从时间阶段上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不畏艰险的长征精神、宁死不屈的红岩精神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有拼搏奉献的大庆精神、勇于开拓的北大荒精神等。将这些精神谱系融入思政教育,能够丰富思政教育的资源库,有利于助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党史观,帮助学生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培养道德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

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青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教育关乎着国家兴旺和前途命运。精神谱系包含着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敢为人先精神等各种优秀品质和道德修养,不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正向作用,还能促使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观念,始终保持头脑的清醒与定力。通过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学生能够明确自身的道德规范和基本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人品质。此外,中国共产党人在困难和挫折中砥砺前行,闯出了一条独立自强的发展道路,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今时代,社会各种思潮并存,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观念容易对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形成冲击,甚至动摇他们原本的价值体系。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能够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奋斗方向,激励他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勇前进。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丰富思政教学资源和内容。教材作为思政教学的重要载体,教材的内容选择和结构布局都关系到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接受和吸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思想精华与精神风貌,其蕴含的理论和故事理应被思政教材生动展现、提炼。其一,加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丰富思政教学素材。通过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风貌,让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事业和奋斗精神有更深入的理解。其二,应加强思政课的生动性,摒弃填鸭式和灌输式教学,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政教学,如结合微电影、微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感知理论的魅力。其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叙论结合的方式,既详细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也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有趣的人物事迹和历史事件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涵。

理论和实践相统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政教学,既要重视将其融入理论知识,也要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将所学精神转化为行动力量。其一,发挥现代技术优势,善于借助多种载体。随着先进技术的蓬勃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借助不同的数字技术增强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可运用VR、AR等技术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沉浸式体验所学故事,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视觉感受和情感共鸣。其二,善用社会大课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挖掘思政元素。高校可实施“行走的思政课”,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如开展红色研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文化基地、民族英雄纪念馆等,在参观学习中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人高尚的精神品质。

发挥教师队伍主导作用。做好思政教育工作的关键在教师,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一方面,教师应提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政教学的力度,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内核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首先,教师应阅读大量理论原著,增强自身的理论功底,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核心要义的掌握。同时,教师可将新闻热点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学生理解透彻,增强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和鲜活性。其次,高校应强化对思政教师的培训力度,如邀请业内专家开设讲座、组织研讨会等,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师作为教育者,应自觉践行劳模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自身实际行动树立良好榜样,有效提升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政教育,不仅是宣传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应然逻辑,也是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思政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应充分挖掘和发挥精神谱系的价值意蕴,并引导学生在政治、思想、道路和情感上形成高度认同,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一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的新时代优秀青年。

[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升革命文化软实力的举措和启示研究”(项目编号:2021B008)的研究成果]

  • 报头

  • 双融双促视域下高校教学管理效能提升路径

  •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 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

  • 红岩精神融入新时代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进路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