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敏 魏进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一重要讲话凸显了思政课的地位和教师在思政课建设中的作用,也为新时代办好思政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职业幸福感是个体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到增长所获得的积极体验,也是思政课教师普遍的、本能的、持续的追求。只有充满职业幸福感的思政课教师,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高的责任感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以更加生动、更加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将党的创新理论传授给学生,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因此,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不只是个体工作追求的重要目标,也应该是政府和学校建设思政课关注的重要领域。
培育思政课教师幸福观
一是坚定政治立场,找准幸福坐标。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政治要强”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首位要求,也是思政课教师幸福定位的正确坐标所在。培育思政课教师幸福观,要引导思政课教师坚定政治立场。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引导思政课教师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刻理解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个人幸福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错误思潮;另一方面要引导思政课教师切实履行政治责任,当好党的理论传播者和学生思想的引路人,准确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崇尚师德师风,奠定幸福基石。思政课教师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排头兵,更要以身作则,模范践行师德师风,为幸福奠定稳固基石。培育思政课教师幸福观,要引导思政课教师崇尚师德师风。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引导思政课教师坚持有所为,加强自我驱动,提高自我修养,不断追求道德完善,升华道德品质,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另一方面要引导思政课教师坚持有所不为,坚守师德师风。
三是突出价值实现,滋生幸福源泉。培育思政课教师幸福观,要引导思政课教师突出价值实现。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引导思政课教师认识到幸福不在于物质的多寡,而在于内心的满足和自豪,学会从工作中获得成就,在学生中发现美好;另一方面要引导思政课教师坚信幸福是可以通过积极的心态和自身的努力去创造的,在奋斗的职业生涯中不断追求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
赋能思政课教师幸福力
一是加强学习培训,挖掘幸福潜力。学习培训是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的必由之路,也是激发思政课教师幸福潜力的有效方式。具体而言,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专业培训、学术交流、实践考察等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帮助思政课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职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鼓励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促使思政课教师保持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在不断成长中感受到职业的快乐和价值。
二是优化激励机制,激发幸福动力。激励机制是打造一流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思政课教师追求职业幸福感的强大动力。具体而言,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绩效奖金、职称晋升、荣誉表彰等外在激励机制,让思政课教师在工作中得到公正合理的回报,不断提升职业满足感;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工作内容、适度提高工作挑战性,建立健全内在激励机制,促进思政课教师的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从而增强职业成就感。
三是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幸福活力。身心健康是思政课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也是提高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活力之源。具体而言,一方面要鼓励思政课教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平衡工作与生活,避免过度劳累,定期为思政课教师组织体检,帮助其及时发现并治疗身体问题;另一方面要引导思政课教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心理韧性,有效应对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要定期为思政课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活动,帮助他们调节情绪,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构建思政课教师幸福场
一是营造尊师氛围,筑就幸福磁场。尊师氛围是思政课教师幸福场的重要组成,也是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要注重改善思政课教师的工作待遇和条件,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支持,让思政课教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另一方面要通过设立思政课教师荣誉墙、举办思政课教师教学成果展等活动,积极宣传思政课教师在人才培养、价值引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进一步彰显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耀,让思政课教师感受到职业尊严和价值认同,享受工作带来的幸福。
二是鼓励团队协作,凝聚幸福智慧。团队协作不仅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工作绩效,而且有助于思政课教师凝聚更多幸福智慧。具体而言,一方面要支持思政课教师之间的自主交流、自由合作,推动彼此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和心得,拓宽视野和思路,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活力,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通过组建教学团队、开展集体备课、参与教学研讨等方式,为思政课教师搭建交流和合作的平台,促进相互学习和借鉴,努力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团队氛围,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是关注个体差异,助推幸福实现。每位思政课教师对于幸福的定义和追求会有所不同,实现职业幸福感的过程和路径也存在差异。具体而言,一方面要深入了解每位思政课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状态,鼓励思政课教师定期进行自我评估,识别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努力发挥自身特长,弥补自身短板,不断增强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要根据每位思政课教师的特点和兴趣,提供量身定制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成长机会,让每位思政课教师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和岗位上发光发热,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成就。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