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思政讲堂

以一体化建设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许鹤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是提升立德树人成效、培育时代新人、建设教育强国的有力举措。其旨在通过系统性、整体性的方法,优化和提升教育质量,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连贯性和有效性,从而探索构建全要素、全链条、全领域的立德树人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独特的功能、特点,要以一体化建设的视角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树立一体化建设理念,强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有力深化了我们党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认识,是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确保价值引领在教育全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创新发展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动力,在协调发展中汇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强大合力,在绿色发展中营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生态,在开放发展中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工作格局,在共享发展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平台的共享共建、融合推进。

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强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载体支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建设,既要做好与中小学阶段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又要突出“强化使命担当”的功能定位,着力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一体化科学设计课程体系,构建以思政理论课程为核心、通识素养课程为支撑、专业课程为辐射的“大课程体系”,形成层次清晰、功能互补的课程结构。要大力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充分发挥专业课程、通识素养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拓展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和场域,实现课程与思政交融、教书与育人互促。

优化一体化育人格局,强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合力。思想政治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系统化大工程,家庭、学校、社会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都负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系统思维、整体设计,推动各方育人主体,形成有效合力。高校要加强一体化育人顶层设计,强化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双向互动,突出思政小课堂的理论性、批判性和价值引领性,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之中,把价值取向引领和道德行为实践有机结合,对学生产生更为深刻、更为生动的教育影响。要构建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遵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课堂教学、科技创新、管理服务、创新创业、实习实践等育人环节的有效衔接,凝聚多方育人主体合力,确保各个环节种好“责任田”,构建多维评价机制,形成多元主体有效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创新一体化教学方式,强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数智生态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教育数字化,既为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又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注入了新动能。高校应当顺势而为,发挥数字智能技术的育人价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实效。高校要大力打造数字智能育人场景,利用数字智能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系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和全链条的塑造与建构,增强一体化建设的针对性、衔接性和协同性,构建时间维度有机衔接、空间维度有效贯通的立体化育人体系。要大力建设数字智能教学资源,充分借助云计算、虚拟仿真等技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网络化、数字化,大力建设数字智能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涵盖优质课程、教学案例、实践活动等,为学生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进行智能推荐和精准指导,形成人人、时时、处处可学的良好局面。要大力建设数字智能素养高的师资队伍,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师资的数字智能技术培训,提升数字智能素养,以便更好地运用数字智能技术进行育人实践,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一体化建设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担当、遵循教育规律、创新工作实践,奏响思政育人“协奏曲”,可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入理解党中央关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举措,着力探讨各学段相互衔接、协同共建的实践路径,实现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阜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副教授;本文系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安徽传统家训文化传播方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3KY508)、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新中国教师社会地位变迁的逻辑与进路研究”(项目编号:AHSKY2021D42)的研究成果]

  • 报头

  • 以一体化建设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 高校校史文化的育人价值及路径探析

  •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价值及路径

  • 促进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双重提升

  • 语言服务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中的作用研究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