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实践与探索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价值及路径

范祖禹

“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20世纪60年代初诞生于浙江诸暨枫桥镇的“枫桥经验”,历经六十余载的沉淀与洗礼,已成为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典范。当下,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人口流动速度加快,矛盾类型呈现多元化,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在坚持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的基础上,融入数字赋能和法治保障等时代元素,让这一“东方经验”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从价值维度审视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中的作用,从实践层面探索其发展的创新路径,有助于构建更富韧性的基层治理生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价值意蕴

一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当下,社会转型加速,各类矛盾和纠纷层出不穷,需要及时化解。新时代“枫桥经验”强调“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旨在通过构建多元化解机制,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二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典范。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发动和依靠群众,排查、调解群众矛盾纠纷,在基层事务决策和管理中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有效提高了群众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三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动力。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融合”体系,以智能化为手段,开创了基层治理的新路径、新方法。在自治方面,建立村民自治组织,有效激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积极性;在法治方面,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引导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在德治方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提高群众道德素养,提升群众文明程度,并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作用,提高基层治理的效率和精准度。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路径

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新时代背景下,以党建引领为重要引擎,将“枫桥经验”的治理智慧转化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提升动能,确保基层治理方向不偏移。强化党建引领,其一,要织密组织覆盖网络,构建全域治理的红色堡垒。推行“党建+网格微治理”的模式,在居民社区、商务楼宇等建立红色网格党支部,配备专职指导员,对网格进行全覆盖治理,有效响应群众诉求。打造流动党员之家,针对外卖骑手、货车司机等各种新就业群体设立功能型党支部,提供技能培训服务,有效保障其合法权益,吸纳更多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其二,强化政治引领功能,锻造基层治理的“核心引擎”。实施“头雁领航培育工程”,优选配强乡村、社区等党组织书记,建立“导师帮带制”,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班子的治理能力。建立“党建引领+居民议事”的机制,定期召开“板凳会”“圆桌会”等,针对老旧小区改造、物业费调整等事项,进行党员提议—群众商议—支部决议,有效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支持率。其三,创新党员作用发挥机制,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建立“党员联户包干”制度,对党员实行挂牌认领机制,通过“周走访、月汇总、季办结”的方式,全面收集解决民生问题。

推动科技赋能,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水平。科技赋能是新时代“枫桥经验”从“人防”向“智防”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破解基层治理困境的重要路径。对此,其一,要构建数字网格治理体系,对隐患进行精准预警。在社区、商圈等区域部署AI摄像头,对占用消防通道、高空抛物等隐患行为进行自动识别,并实时推送预警至网格员手机。其二,打造“云端枫桥”调解平台,提高纠纷化解效能。整合分析法律条文、调解案例,形成AI知识库,开发智能检索工具,纠纷调解员通过输入关键词,就能获得相关法条和成功案例。运用语音识别技术,实时转写对话,自动生成智能笔录,开发电子签名确认系统,缩短文书制作时间,降低错误率。其三,创新智慧服务应用场景,有效增强群众获得感。开发集政务办理、生活服务、社区互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App,并设置老年模式,方便老年群体使用。

培育社会力量,激发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社会力量是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从“行政推动”向“内生驱动”转型的重点。对此,其一,要构建制度化参与体系,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建立社区议事平台,由居委会、业委会、社会组织等组成评审团,推广“居民提案制”,群众可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提交治理建议。建立街道协商平台,成立治理联席会,组织物业、商户、社会组织等开展每月会商,就相关问题进行协商解决,提高群众满意度。其二,实施社会组织“强体工程”,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建立分类培育体系,对社区联合会、社区协会等进行重点扶持,形成多维培育网络;孵化纠纷调解、养老服务等专业培育机构;实施“社会组织赋能工程”,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建立“伙伴成长制”,联合高校、企业与社会组织协同发力,让社会力量从治理参与者成长为治理主角。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 报头

  • 以一体化建设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 高校校史文化的育人价值及路径探析

  •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价值及路径

  • 促进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双重提升

  • 语言服务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中的作用研究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