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
教师作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角色,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既要履行教书职责,更要具备育人所必需的道德品质和眼界格局。师德师风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教师专业发展反过来也能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因此,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教师师德素养。
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专业能力的提高、专业自我的形成、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等内容,是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多维体现。其中,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主要表现为教育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为良好教学效果提供着坚实基础。专业自我是教师对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效果。专业理想是教师成为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追求,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是推动教师发展的强大动力。师德师风是深厚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不仅指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涵盖教师文化和师德文化。教师专业发展与师德师风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师德师风建设有利于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价值引领、营造良好环境;教师专业发展则有利于增强教师的师德实践能力、提升师德修养。
加强宣传引导。高校应积极宣传先进分子的事迹,通过典型力量带动教师提升师德和专业水平。高校可以开展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先进分子评选活动,对专业技能突出或道德高尚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广大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还可以邀请模范教师分享教学故事、开展经验交流,让更多教师从中得到感悟。此外,高校还可利用社交媒体,定期推出宣传优秀教师的专题内容,包括教师学术成果、相关事迹等,引导教师们自主提升思想道德和职业修养。
增强教师综合能力。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应积极发挥言传身教的榜样示范作用。首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开展自我教育,积极提升自我修养和道德品格,用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其次,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拓宽专业视野。既要加强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对应行业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也要加强人文知识学习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持续提升自身人文素养。最后,要定期总结教育实践经验,在实际工作中主动创造自我发展的机会。
积极开展师范教育。“双高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需要构建专兼结合和结构合理的双师队伍,保证教师具备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首先,高校应强化教师培训力度,包括入职、在职培训等,推动理论学习系统化和常态化。既要开展新入职教师的师德师风培训工作,将师德师风作为新入职教师培训的重要课程,加深新教师对立德树人职责和师德师风内涵的理解和认知,并强化教师的师德师风日常培训,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也要组织教师参与教学技能、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培训,如组织教师进行专业能力研习活动、与企业合作联合建立教师专业培训基地等,促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其次,设立奖惩机制。高校可根据《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督促教师将准则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针对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应建立师德建设责任追踪机制,给予相应处罚;强化物质和精神激励,激励教师继续精进专业,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完善教师评价体系。高校应将教师评价的有效性和持续性相结合,以科学评价促进教师综合发展。高校应根据教师自身特点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过程性评价,跟踪青年教师从新手阶段到成熟阶段的成长轨迹。同时,也要采取多元评价方式,构建学生测评、同事互评、个人自评等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关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也影响着师德师风的建设效果。要促进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双重提升,应发挥教师、学校、社会的协同作用,以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助推“双高计划”的顺利实施。
[作者单位: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4年度课题“‘双高计划’建设期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策略研究”(项目编号:XJK24CZY084)、 2023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西藏班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3C0706)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