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乡村振兴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和实现路径

郭蕊辰

数字技术应用于农业农村领域意义重大,可从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发力,切实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的实现。对此,应进一步探索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和实现路径,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

助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数字技术对乡村产业的直接赋能,体现在生产效率提升与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在农业生产环节,各种数字化手段正推动传统农业向精准、智慧的方向转变。在田间安装智能监测设备,就如为土壤装上了“感知神经”,土壤墒情得以实时监控,当湿度低于预设阈值时,系统将自动触发智能灌溉装置,既保障作物需水又避免水资源浪费。数字化营销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带来的改变也愈发显著。电商平台打破了以往农产品销售的地域限制,搭建起了从田间地头直接到消费者餐桌的数字化桥梁,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全方位展示了农产品的品质与生长环境,同时配合便捷的物流配送和电子支付,让买卖变得高效又省心。此外,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按下了“快进键”,催生出不少新产业与新模式。基于综合性数据平台的构建,农业生产、加工与销售环节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并形成了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乡村旅游、农产品电商等新产业不断涌现。如今的乡村旅游,不再是简单的观光,游客借助虚拟现实技术等也可以获得更加新奇的游玩体验。

优化乡村治理。综合平台把民生服务与政务公开等多项功能整合在一起,村民办事不用再东奔西跑,原本分散的治理资源得以有机整合并真正实现“一网通办”。数字技术亦为乡村治理架构带来了新变化。如今的乡村治理是多方共同参与,通过搭建综合性治理平台,农业、医疗、教育等各类服务被整合起来,吸引了企业、社会组织和村民共同参与。这种多元共治的模式,既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又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形成了“大家的事大家办”的治理新模式。此外,数字技术还让乡村治理更加公开透明。区块链技术在农村资金、资产以及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实现了交易全程可追溯与不可篡改。同时,“阳光三务”数字化系统让村民通过手机就能随时查看村里的党务、村务以及财务情况。数字技术赋能的透明化治理,既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又让乡村治理更公平、更让人信服。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夯实乡村振兴的数字基础设施。要让数字技术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可或缺。其一,网络覆盖工程是数字基建的重要任务。各地要重点推进乡村5G网络建设,特别是农村的学校、医院以及集市等地,都要保证网络信号又快又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网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对于那些大山深处与地形复杂的偏远乡村,普通的网络铺设难度较大,需探索运用卫星通信等多种手段,保障学校、医院等地的网络畅通,真正让数字便利惠及每一个角落。其二,数据资源体系构建是挖掘乡村数据要素价值的关键。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作为“乡村智慧大脑”,通过整合农业生产、市场流通以及资源环境等多源数据,可形成统一标准的农业农村数据资源全景图。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要致力于打造农业农村用地综合信息图,同时搭建乡村发展动态数据库,把土地资源以及产业分布等各类数据汇聚起来并形成规范统一的数据资产,为乡村数字化建设提供底层技术支撑。其三,物联网与智能装备在现实的农业生产与虚拟的数字世界之间架起了沟通桥梁。农户们可在农田、果园、养殖场等生产场景中广泛布设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站、AI慧眼摄像头等物联网设备,构建起天上有卫星、空中有无人机、地面有传感器的立体监测网络。

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升级。数字技术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全新动力,数字赋能乡村产业,说到底是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与传统要素创新重组,通过全链条的数字化改造以提高产业附加值与竞争力。其一,智慧农业是产业数字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乡村产业需要依托智能感知、智能分析与智能控制等技术,推动农业生产从传统的经验主导模式逐步向数据支撑的科学管理模式转型,实现从“经验种植”向“数据驱动”的转变。各地要积极打造智慧农场、牧场、渔场,并开展无人农场试点,借助远程操控与自动化作业等方式让农业生产更加智能高效。其二,全产业链数字化是产业价值提升的重要抓手。农业全流程都要向数字化转型,即生产环节要借助物联网设备监测土壤条件与作物生长情况,让农业生产管理更加精准科学;流通环节可通过搭建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消费环节要建立起冷链物流和溯源系统,以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其三,农村电商是联通城乡市场的纽带。农村电商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带来的优势,乡村地区要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项目,不断拓展农村电商的覆盖范围。同时,各地还需持续实施“数商兴农”行动,积极培育特色农产品网络品牌。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52400410049)的研究成果]

  • 报头

  • 依托人工智能翻译技术 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 互联网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重构研究

  •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和实现路径

  • 构建青少年体育管理协同机制

  • 数字政务服务中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制研究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