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鼎
4月25日至26日,国家民委在云南腾冲召开的兴边富民行动现场会上指出,要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鲜明主线,坚持凝心铸边、产业兴边、文化润边、民生惠边、互嵌实边、开放活边、固防强边、协同建边,推动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高质量发展。云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边境幸福村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边境地区面貌焕然一新,边境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边境地区仍面临党建引领有差距、产业发展不充分、文化赋能不到位等发展瓶颈,制约其高质量发展。如何破解这些难题?需从多维施策破题。
创新党建引领,凝聚高质量发展活力。一是以“擂台比武”提升履职能力。为进一步提升边境村党组织书记的履职能力,组织开展“擂台比武”活动,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等领域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坚持打造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队伍,大力提升边境村党组织书记的履职能力。二是在评价机制上进行改进。建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不断提高村“两委”工作者的积极性。同时,有序推进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到村任职,考核优秀者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等方面适当给予政策倾斜。三是在党建帮扶机制上进行完善。各边境县形成以组织部门以及挂钩单位牵头的党建帮扶机制,构建“机关党组织+边境村党组织”的模式,切实增强“两个功能”、发挥“两个作用”。
推动产业先行,凝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一是以品牌建设推动特优产业发展。充分依托资源优势,挖掘产业背后的文化内涵,确定品牌的核心价值、市场定位和目标受众,讲好品牌故事,以品牌建设做强“土特产”优势产业,围绕产业选择的精准性、产业布局的合理性、产业升级的持续性,做强“土特产”产业集群。二是打通产业发展的“经络”。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边境村,以数字赋能边境村建设,多渠道培育边境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积极推动“互联网+农产品”的发展模式,以“穿点成链”破解产业“小而散”的困境,节约中间成本,加快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步伐,进一步促进边境村各族群众增收致富。三是着力培育产业“新农人”。大力推行网络主播助产业发展,推广“党支部书记当电商主播”的模式,培育“党支部书记+电商主播”的复合型“新农人”,打通“土特产”上行的“最初一公里”。同时,把会直播、能直播的新人才纳入村“两委”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切实提升村级组织推动产业发展的能力。
强化文化赋能,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一是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基地。从边境县分别选择一个民族多、情况相对复杂的边境村,整合现有文化设施和资源,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突出当地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文化,各建设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主题示范基地,增强边疆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筑牢民族团结的精神根基。二是强化文化人才培养。加大对边境村文化人才,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传统文化素养,促进边境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同时,建立健全边境村文化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培训活动,鼓励和支持边境村文化人才参与各类文化的交流与展示,进一步激发边境村文化的活力,提升边境村文化的影响力,为边境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三是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对历史积淀形成的具有正向规训意义的民族价值理念、伦理规范的提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思想融入村规民约,使村规民约去繁化简、推陈出新,接地气、重传统、得民心、崇时尚,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润心”“以文化人”的作用。
[作者系临沧市委党校区域战略发展研究中心讲师;本文系2025年度全省党校(行政院校)系统课题立项“新时代临沧边境村治理现代化的经验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5YNDXXT4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