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涵
据悉,7月13日起,昆明将面向社会开放82所中小学体育场地。这一举措精准回应广大民众的健身需求,无疑是一件惠民利民的好事。
眼下,随着全民健身热的兴起,市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馆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逐渐暴露。2024年昆明市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包括公办学校在内的事业单位体育场地面积占全市的3成。很多市民想去健身却又无处可去,相对集中的体育场地使用率却不高。而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将有效缓解供需矛盾。
但要把学校开放体育场所这件好事办好,还面临诸多挑战。开放之后的人员混杂可能增加校园安全风险;运动场地使用频率的增加必然会带来设施损耗、维护维修等管理压力;此外,学校毕竟不同于公共体育场所,在满足居民健身需求的同时,不能影响学校正常秩序。
要让学校体育场馆开放之路越走越宽,需要多方协同合作。一方面,要加大对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更新换代、日常维护的财政投入,减轻学校经费压力,确保设施场所安全。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例如引入志愿者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此外,要严格规范场馆开放的各项流程、标准,杜绝恶意破坏体育场馆、损毁体育设施、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
从长远看,场地开放要持久进行,还需因校施策。应根据学校规模、位置、设施条件的不同,在开放时段、场地管理、容纳人数等方面细化调整,在导入多方资源、创新开放形式、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多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