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用好统编教材 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陈华伟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历史视野、厚重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现实关怀,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向哪里去”的根本命题,明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决策部署。这一“国之大者”,体现在教育之中、体现在教材之中,更体现在千千万万间教室之中。2024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鲜明指出,要在边疆地区“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这项重大决策,全面擘画了教育铸魂、教材铸基、课堂铸识的战略蓝图。以“统一编写、统一审定、统一使用”为本质特征的统编教材,正以清晰的价值导向、鲜明的育人使命,成为新时代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引擎。

新时代统编教材建设的

战略部署

教材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价值传承功能,是立德树人的核心载体。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把全面推广国家统编教材作为增强国家认同、推动教育公平、促进民族团结的战略举措。其部署之科学精准、考量之深邃长远,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民族工作的战略远见、深厚情怀与使命担当。

2016年,党中央高屋建瓴、审时度势,作出在全国中小学统一使用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的重大决策,擘画了新时代教材建设的宏伟蓝图。为确保这一战略部署落地生根、扎实推进,2017年,国家教材委员会应运而生,并审议通过新的教材管理办法。随后在2019年,《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的正式出台,更标志着国家教材制度建设迈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全新阶段。

边疆稳,则国家安。教材之于边疆,不仅关乎知识的传授,更承载着国家意识的传递、文化认同的培育与民族凝聚力的激发。在课堂上,边疆地区的学生与东部沿海的学生一样,朗诵同样的唐诗宋词,学习同一部《论语》,讲述相同的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共同理解“大一统”国家的历史逻辑与家国情怀。统编教材构建起一体化的知识结构与价值体系,既有效推动教育公平,也深度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心灵相通与文化互嵌,真正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在校园中落地生根。

统编教材是塑造

价值观念的主阵地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基石,也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明了根本路径。文化认同不是抽象理念,必须依托具体载体加以培育,而教材,正是承载国家意志、塑造价值观念的主阵地,是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的源头活水。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的统编教材,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系统呈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演进脉络、文化体系的深厚底蕴和核心价值的时代传承,为各族青少年提供了认知中华文明、理解中国道路、认同国家制度的坚实平台。通过教材这一载体,文化认同正在由知识转化为情感,由理念融入信仰,成为一代新人心中最稳固的精神支柱。

在统编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家国情怀正涓涓流淌、浸润心田。从《诗经》《离骚》的悠远深沉,到唐诗宋词的豪迈婉约,再到文化故事、历史人物的生动讲述,无不饱含着对中华大地的炽热情愫与对文明根脉的深沉认同。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入学教育的第一课就鲜明提出“我是中国人”的教育理念。同时,道德与法治以“升国旗了”“学唱国歌”等直观内容,从小就在学生心中厚植家国情怀。

统编历史教材,则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演进为主线,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到秦汉大一统格局的确立,再到隋唐以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实践,系统勾勒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由来有据、由内而生的发展脉络。在学习中,学生深切感悟到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疆域、共同缔造统一国家、共同书写辉煌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的历史进程。这种源自历史认知、根植文化血脉的认同,是最深沉的精神力量,也是维系民族团结、凝聚国家向心力最坚实的基础。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也是最持久的凝聚力。今天,统编教材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在千千万万间教室中悄然生发、深入人心,引导各族青少年在共同学习中相知相亲、在共同价值中凝聚力量、在共同文化中找到归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不竭动力。

统编教材要发挥

育人功能和文化引领力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大家庭最深情的叮嘱,更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生动写照。如今,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正通过一页页国家统编教材的文字、一堂堂课堂教学的讲授,转化为看得着、听得见、感受得到的教育实践,悄然融入青少年的思想脉络与精神成长。

在祖国辽阔的边疆大地上,在多民族交融共居的村寨校舍里,统编教材正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强大的文化引领力,帮助各族青少年在“共学”中共融、在“共读”中共识,在心中种下“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让民族团结的精神之花在校园中悄然绽放。

各科统编教材均致力于突破单一线索叙事,着眼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过程,共同讲好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共建美好家园的真实故事。无论是革命年代各民族并肩作战的烽火岁月,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实践成果,统编教材都用真实可感的内容,为学生们打开了理解国家、认同民族、热爱人民的大门,让他们深刻明白中华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嵌入式互动格局,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历史演进与国家发展的内在逻辑所指向的必然归宿。

从书本到课堂,从文字到心灵,从知识到信仰,国家统编教材以其独特的“凝心铸魂”伟力,把“我是谁、我们是谁、我们为了谁”这一时代命题深深嵌入青少年的成长轨迹,悄然编织出一张张联结民族情感的温情之网,在润物无声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

  • 报头

  • 用好统编教材 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 在思政课中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用活民族文化资源 助推云南高质量发展

  • 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 深入挖掘红色资源 提升思政育人成效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