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县积极探索刚性引进与柔性使用相结合的引才模式,通过医疗对口帮扶、银龄教师支教等举措,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医疗教育水平,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民生服务。
在弥渡县人民医院今年3月新开设的伤口造口门诊,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驻点帮扶专家肖艳介绍,该门诊通过专业护理与综合干预,大幅缩短了慢性难愈性伤口、术后感染伤口等复杂伤口患者的治疗周期。身为驻点帮扶的护理部副主任,她一直致力于推动伤口造口门诊的开设以及PICC置管等关键技术的应用。“看到这里的医生也能独立处理复杂特殊的伤口造口,熟练操作PICC置管术为患者服务,我非常有成就感,觉得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肖艳感慨道。
自2021年起,弥渡县人民医院与多家知名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先后迎来9批共43名专家驻点帮扶。在专家团队的助力下,弥渡县人民医院建成云南省首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县级分中心,设立伤口造口专科门诊,并引进40余项诊疗新技术,填补多项技术与学科空白。在此期间,累计开展门诊诊疗超3万人次,通过“师带徒”的培养模式,培育出70余名本土业务骨干。
为让对口帮扶专家安心工作,弥渡县不仅为专家开展帮扶工作搭建优质平台,优先高效配置各类资源,还开设对口支援专家门诊、举办健康讲座、开展下乡义诊等,有效扩大专家在当地的影响力,让更多群众从中受益。
银龄教师的到来,为山区孩子照亮了求知的新天地。在德苴乡初级中学的教室里,退休教师李楚平正为孩子们生动讲解季风气候。这所地处偏远山区的学校,长期面临专业地理教师短缺的困境。年近花甲的李楚平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请缨前来支教。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德苴中学学生学习成绩大幅提高。除了日常授课,李楚平还与青年教师结成帮扶对子,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带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像李楚平这样的银龄教师,弥渡县已招募9名,覆盖心理健康、音乐、美术等学科。2025年,弥渡县计划再引进10名银龄教师,进一步充实师资力量。县教体局秉持“一人一策”原则,为银龄教师提供住房、交通、健康等全方位保障,并设立32.8万元专项补助,用于银龄教师工资发放和考核奖励。
2024年,弥渡县通过构建刚性引进与柔性使用相结合的人才生态,公开招聘教育、卫生专业人才130名。“刚柔并济”的引才策略,不仅为弥渡县引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培养了一批本土人才,为县域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 秦蒙琳
通讯员 杨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