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开远市抓实乡村“家长夜校”文明实践活动——

开设精品课堂 形成育人合力

6月25日,乡村“家长夜校”精品课《特殊的家访》走进开远市小龙潭镇小寨街村委会。 本报通讯员 迟晓景 摄

本报记者 饶勇 通讯员 李雪琼

近日,开远市乡村“家长夜校”精品课走乡村活动正式启动,首堂课在小龙潭镇小寨街村委会举行。

开远市此次推出的乡村“家长夜校”精品课,围绕如何提高文明实践活动质效,聚焦改善亲子关系、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等家庭教育中最关心、最期盼的需求,开发设置“特殊家访”“星期天”等嵌入式课程,以“理论+情景展示+案例分析+互动”形式下沉各乡镇(街道),推动家庭教育理念普及,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切实服务关爱“一老一小”,解决家庭教育中的迫切问题。

围绕“如何做一名合格家长”主题,课程针对农村家庭教育中最关心、最期盼的痛点难点问题,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提供多元化、多类型、菜单式服务,以家庭教育助力乡村基层治理。

活动中,开远市文化馆原创自编精品课《星期天》,通过现实题材情景剧,以孩子沉迷手机为切入点,生动呈现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唤起家长对网络使用边界的重视。

开远市乡村“家长夜校”师资库专业教师高艳霞结合节目内容进行现场解读,围绕“手机使用与亲子关系”主题,提出家长应与孩子共同制定规则、以身作则,强调亲子陪伴的重要性,倡导多交流、多陪伴,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聚焦“农村家庭教育的短板是什么就补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就讲什么”,开远市通过走访、座谈、问卷等方式,广泛听取家长诉求并形成需求清单,组织师资力量“照单开方”设置乡村“家长夜校”精品课,量身定制课程和授课形式,建立市乡优质课程共享资源库。

以精品课为依托,开远市抓实常态化乡村“家长夜校”文明实践活动,根据村情、民情、家情,结合实际制定年度乡村“家长夜校”文明实践活动课程计划表,统筹开设开学第一课、假期安全教育、农事技能提升等课程,做到每月有一课、年底全覆盖。积极探索“家长夜校+理论武装、产业发展、文化惠民、文明乡风建设”等模式,组织设计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双语教学、趣味游戏等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方法,让群众听得懂、学得会、喜欢来、有提升。

“市委宣传部将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及各乡镇(街道)构建‘市级专业人士+乡级常备力量’师资库,因地制宜抓实长短结合、乡校结合、大小结合、线上线下结合,推动乡村‘家长夜校’文明实践活动处处可去、人人可及。”开远市委文明办专职副主任梁云超介绍。

  • 播撒法治种子 筑牢成长防线

  • 关注心理健康 培育阳光少年

  • 刚柔并济引人才 聚智聚力惠民生

  • 开设精品课堂 形成育人合力

  • 报头

  • 红塔区老旧小区换新颜

  • 昆明首个“骑手之家”落地西山区

  • 禄劝职工子女暑期托管班为职工解难题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