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位于姚安坝区的佳祎云菜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千亩松花菜已进入采收尾声。鲜菜分拣包装后,将通过“24小时鲜达”物流体系发往全国市场。姚安县素有“滇中粮仓、鱼米之乡”的称誉,目前蔬菜种植面积超过19.5万亩,形成松花菜、魔芋、鲜食豌豆三大特色产业集群,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
姚安县纪委监委把护航蔬菜这一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领域专项监督重点,找准小切口,紧盯蔬菜育苗、管护、销售全流程,深入一线开展全链条监督,为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为守好群众致富的“金饭碗”,姚安县有效整合基层监督力量,构建“县纪委监委+乡(镇)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乡村振兴‘三员’”的多层次监督网络,深入生产一线、下沉田间地头,紧盯关键环节开展监督检查,着力发现和推动解决堵点难点问题。该县纪委监委通过制定双月监督清单,督促9个乡(镇)纪委、相关派驻机构聚焦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开展精准监督。各乡(镇)纪委围绕小微权力运行、村务公开、惠民惠农政策落实等内容制定监督清单,为群众看紧特色产业“钱袋子”。各相关派驻机构紧盯特色蔬菜产业项目资金申请、分配、管理、使用等重点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全力打通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中梗阻”。村务监督委员会和乡村振兴“三员”通过与种植户面对面交流,收集意见建议,及时发现并督促解决问题。
在蔬菜产业发展推进过程中,姚安县纪委监委前移监督关口,通过走访调研“清障”、问题线索“清仓”、执纪问责“清污”、提质增效“清梗”,护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同时,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监察组的作用,将监督的“探头”架到最前线,重点解决项目“审批难、落地难、推进难”等问题,为蔬菜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相关派驻机构常态化深入辖区各农贸市场、超市以及各蔬菜便民服务点等场所,通过采取拉网式督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部门联动等方式,全面排查各类隐患和漏洞,做实蔬菜产销监督链条。本报通讯员 马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