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组长,虚报的24天差旅费2160元已全部上缴廉政专户,这是缴费凭证。”近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一单位党委负责人向县委第二巡察组提交边巡边改整改报告,还附上了一沓厚厚的整改材料。
此前,墨江县委第二巡察组对该单位党委开展常规巡察。在翻看差旅费报销账目时,一张“报销天数比审批天数多2天”的差旅单引起巡察组的注意。
“差旅费单笔金额小、频次高,最容易成为监管盲区,容易造成差旅费管理上的‘隐形漏洞’。”巡察组组长指出。
为查清问题,巡察组调阅了近三年的报销单据,对数百份差旅单展开“过筛式”核查,并逐一比对审批记录。12笔“问题单据”浮出水面——均出自同一经办人薛某之手,且都发生在2019年一年间。
“这些单子都是单位的上一任负责人委托我填报的,他现在已调往其他州(市)任职了。”经巡察组耐心谈话,经办人薛某说出了实情。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巡察组随即找到了财务审批负责人李某某。
“你在审批单上签了字,是否核对过实际出差天数?只审票据不审内容,符合财务规定吗?”面对追问,李某某面露窘色:“我想着材料齐全就行,没仔细核算天数。”
问题远不止于此。随着核查深入,巡察组又发现虚报伙食补助、违规报销汽油费、过路费等问题,累计涉及金额2121元。
随即,巡察组下达立行立改通知书,要求该单位党委对“超范围”、隐形变异、弄虚作假、虚报冒领差旅费“自肥腰包”等行为进行整改。
整改效果立竿见影。巡察反馈问题次日,所有违规报销资金全数退回指定账户。
巡察就是要让“小问题”无处遁形。针对暴露的差旅费报销管理漏洞,该单位党委迅速行动,举一反三,全面修订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强化关键岗位监督、建立三级联审机制,确保每一步程序都经得起检验。
翻开整改报告中的佐证材料:廉政专户缴款凭证、新修订的财务审批制度一一在册,财务审批制度上新增的“审批流程图”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三个鲜红的审核印章格外醒目。
“巡察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推动解决问题。制度严了,漏洞堵了,干部的作风也就实了。”仓组长说。
本报通讯员 何明贵 李丽清
本版统筹 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