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党建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永平县东庄村88岁老党员杨连翠——

五十载医路坚守 护村民幸福安康

杨连翠

通往永平县博南镇东庄村的路曲曲折折,18座大山环绕村庄。88岁高龄的杨连翠就生活工作在这里。

如果在东庄村问:“咯认识杨连翠?”大家都会说:“就是那个医生奶奶!”

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杨连翠,在烽火岁月中断断续续完成了高小学业。适逢国家对农村文化青年进行医学培训,经党支部推荐,她参加培训班,顺利通过考核。

培训结束,她放弃了留县机会,毅然回到生她、养她的家乡,成为了一名“赤脚医生”。

“回到东庄,就意味着这里的生老病死都要我负责。”杨连翠说,那年代,只要有人喊,不管寒冬腊月、半夜三更、刮风下雨,背起药箱就出发,半路遇着病人,放下药箱就看病开药。为了能随时出发,每晚睡觉前,她都会把听诊器、体温计、针盒、药瓶等装进药箱,还要把手电筒放在床头。

“那时艰苦,没有固定的诊所,村民的家就是诊室,药物也不充足,得省着点用。”凭借仅有的几件诊疗器具和药物,杨连翠出东家、进西家,默默守护着一方安康。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山村医疗资源匮乏,产妇在家分娩险象环生。“阴阳一张纸,生死一呼间”是当时产妇与胎儿面临的真实险境。新生儿存活率不足一半的残酷现实,像巨石般压在东庄人心头。

杨连翠一次次与死神赛跑,用双手稳稳托举起东庄2000多个新生命。

“赤脚医生好阿姨,一顶草帽两脚泥,背着药箱去看病,风里来雨里去……”熟悉的旋律打开了尘封的记忆。

村民们纷纷表示,杨连翠看病准,药费低,遇到付不起钱的乡亲就主动记账,却从不催讨。护送危重病人去县城时,她还常常自掏腰包垫付车费、饭钱。

2025年“七一”前夕,她拿出积年累月的10万余元村民看病赊账单,毫不犹豫付之一炬。“人好就好,钱的事是小问题。”却只字不提自己从牙缝里省钱的艰难。

行医50年,在党44年,杨连翠坚守“总要有人站出来,总要有人来做这件事”的信念,目送一位位老人安然离去,又见证了一个个新生命被父母满怀感激地抱回家。

当年那些呱呱坠地的孩子,有的留守故乡,有的远走他乡。“哪怕忘了全世界,也不会忘了杨奶奶!”淳朴的东庄人始终铭记恩情,用各种方式悉心照料着他们的“医生奶奶”,确保她享有“身边有照护、餐食有保障、医疗有依托、生活有尊严”的幸福晚年。

本报通讯员 杨福军 饶君 文/图

  • “三色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 巾帼兴农 科技富农

  • 五十载医路坚守 护村民幸福安康

  • 报头

  • 我省首个枢纽型司机党群服务阵地挂牌

  • 干部体验送外卖 换位思考解难题

  • 火塘议事调纠纷 精细服务暖民心

  • 志愿微光聚力 基层治理焕新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