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优化骑手服务、提升骑手驿站使用效能,近期,开远市委组织部、市委社工部组织党员干部戴上蓝头盔、骑上电动车,开启了一场“跟单体验”。
“配送时间还剩8分钟,可转了3圈都没找到入口,天还突然下起了雨。”开远市组织系统体验人员配送第一单就遭遇难题。当大家浑身淋湿地找到楼栋时,系统倒计时仅剩2分钟,“这种时候最怕客户电话催单,更怕摔跤弄洒餐品。”一位外卖小哥一边擦护膝上的泥水一边说。
在换电、等餐、送餐过程中,体验人员亲身感受到,市区内部分骑手驿站利用率不高,不仅因为距离远,更在于订单急。开远市饿了么南站五组组长严正平说:“送单高峰期根本没时间绕路去驿站。”
经过一天的实际操作,晚上,体验人员与骑手代表们围坐商讨改进方案。“驿站选址要跟着骑手动线走。”一位同志指着地图上密集的订单热力区提议,“比如壹然广场周边订单量大,但缺乏休息点,可以考虑在这里试点。”
针对各类送餐难题,大家现场列出“需求清单”:在骑手友好社区增设夜光楼栋牌;推广防泼洒餐箱;联合商家推出“超时免责险”,骑手因天气、交通导致超时15分钟以上可获订单金额补偿等等。
今年以来,开远市已建成4个骑手友好社区,在南正街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构建“暖新商家—暖新驿站—暖新一条街”三级服务矩阵,建成2个标准化“暖新驿站”并发展44家“暖新商家”服务点,整合饮水供应、手机充电、常规医药、临时休憩等12项基础服务,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
“以前觉得党组织离我们很远,现在发现组织就在身边。”骑手马师傅的手机里存着3个社区党支部书记的联系方式,遇到需要帮助时,党员调解员10分钟就能到场。
“我们用‘笨办法’寻求最优解。”开远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体验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基层治理不能坐在办公室拍脑袋。我们将持续优化驿站布局,每月通过‘骑手议事会’收集需求,精准对接新就业群体的‘最需要’,让每一单外卖都能体现城市的温度。”
本报记者 饶勇 通讯员 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