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党建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火塘议事调纠纷 精细服务暖民心

“家里的事、邻里的坎,在镇上就能说清理顺。”这是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星镇群众对矛盾调解工作的直观感受。近年来,景星镇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用“群众说事、干部理事、多方议事、公开办事”的实在举措,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节节攀升。

景星镇党委、政府把群众诉求当“指南针”,搭起镇、村、组三级调解网,组建“三方编组”工作队挨村挨户摸矛盾、找症结。遇上复杂纠纷,镇综治中心牵头“把脉开方”,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及时跟上送政策、讲法律,确保每一起调解都在理、依法规。今年以来,93起矛盾纠纷在镇里就地化解,乡亲们气顺了,心也更齐了。

“土地延包怎么做,我们自己说了算!”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中,景星镇山碧村的村民廖艳虹全程参与了政策解读、地块测量和方案制定。

在基层治理中,该镇积极搭建“火塘议事会”自治平台,鼓励群众参与到治理各个环节中。“这种自己的事自己议、自己办的做法,让我们从‘旁观者’变成‘主人翁’。”廖艳虹说。

景星镇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推行“多元联调”服务模式:群众有矛盾不用多跑路,干部登记后主动上门解疙瘩;问题解决后,定期回访看效果,严防矛盾“反弹回潮”。

今年3月,在排查到景星镇过者村村民曹大哥和邻居的矛盾后,景星镇综治中心牵头,联合村组干部组成工作组,深入曹大哥家中,为其解读政策、分析症结,拉着双方坐在院子里摆事实、算细账,既讲清朝夕相处的情分,又摆明依法处事的规矩,情与理结合,让多年的矛盾就地化解。“干部办事公道,不光上门调纠纷,事后还常来问情况,比自家人还上心!”曹大哥的话里满是认可。

党员干部带着真心跑田间、进农家,把公道办事的底气、持续跟进的诚意送到群众身边,让每一次服务都暖到心窝里。

本报记者 胡梅君 通讯员 孙超流

  • “三色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 巾帼兴农 科技富农

  • 五十载医路坚守 护村民幸福安康

  • 报头

  • 我省首个枢纽型司机党群服务阵地挂牌

  • 干部体验送外卖 换位思考解难题

  • 火塘议事调纠纷 精细服务暖民心

  • 志愿微光聚力 基层治理焕新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