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伟华
当前,不少地方精简会议实招频出,“无会日”“无会周”渐成风气,把该开的务实管用的会开好开精开到位,不该开的冗余务虚会坚决刹住不开,让干部摆脱“会海”束缚,腾出时间干事创业。但“无会”并非无事,更不能无为。
“无会”的核心是为工作减负增效,而非降低工作标准。过去,有的地方和部门存在重开会轻落实或以会议落实会议的倾向,会议开了一箩筐,问题却依旧躺在清单里,落实悬在半空中。精简会议,正是要打破开会等于落实的认识误区,让干部真正沉到项目一线、车间码头、田间地头、社区巷陌中去。若只见“减会”不见“增干”,将“无会”等同于无责,把少开会曲解为少做事,甚至以此为借口推诿塞责,便背离了“无会”的初衷。
会议精简了,干部更需具备精准抓落实的本领。会前调研要更深入,避免拍脑袋决策;现场解决问题要更高效,不能踢皮球拖延。面对企业发展难题,与其开座谈会纸上谈兵,不如带着政策工具箱上门服务;面对群众信访诉求,与其开会研究流程,不如直面矛盾化解心结。“无会日”更检验干部是否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
杜绝“无会”后的无为,需健全监督考核机制。要把会场之外的表现纳入考核体系,看干部是否主动深入基层,是否有效解决问题,赢得群众认可。对借“无会”之名懒政怠政的行为,要及时亮剑问责;对在“无会”时段里真抓实干的干部,要给予肯定激励。通过树立鲜明的导向,让少开会、多干事成为常态,让不作为、慢作为无处遁形。
精简会议是作风建设的减法,实干担当是工作成效的加法。党员干部要抓好“无会”时机,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诠释责任,以有为实绩回应群众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