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奋进文山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良种“芯片” 助牛出山

作为高峰牛“一县一业”特色县,广南县深谙“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构建了全方位的保种体系。

“高峰牛的卓越肉质,源于其独特基因。高耸的肩峰是优质脂肪的能量库,更直接关联肌内雪花脂肪的细密沉积能力。”广南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高级畜牧师方云霞介绍,因为广南县高峰牛独特的品种特性和品质,保种优育成为广南高峰牛产业的发展方向。

1958年广南建立首个保种场,1999年划定五大核心保种区,2022年建成全省首个地方良种冻精站,推广人工授精技术,使核心种群良种覆盖率达95%,年节省种公牛成本8000万元。2024年当地明确,对高峰牛新品种选育获省级审定者,给予单品种200万元研发奖补,强化科研转化动力。

保种是根基,科技则驱动产业全链升级。2024年,广南县投入480万元打造8个养殖场、2个交易市场、3个村41户智能养殖场(户),通过“5G+大数据”智能养牛,打造出智能高峰牛养殖平台,促进了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实现环境监测、疫病预警、生长溯源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云南谷多农牧业有限公司投入8200万元建成自主设计的全自动生产线,采用0摄氏度冷水胴体冲洗与-50摄氏度急冻锁鲜技术,突破牛肉跨区域品质保鲜瓶颈。

“从养殖基地到喂养,每一个环节,都通过合作社、农科部门的培训,把科学的配方教给老百姓,养殖出来的牛肉,就是有机绿色的。”云南谷多农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顺东表示,绿色有机的高峰牛产品在市场上享有独一无二的竞争力,这也是当地农户发展高峰牛产业的底气。

在广南县南屏镇高峰牛“一村一品”示范村小阿幕村,膘肥体壮的高峰牛悠闲踱步。每头牛佩戴数字耳标,圈舍内安装AI智能摄像头和环境传感器。养殖户通过手机App,即可实时掌握牛群动态,显著提升了养殖效率。

“高峰牛产业的提升是多部门合力的成果。”广南县南屏镇小阿幕村党总支书记魏天宏表示。自2016年云南省政府研究室等单位帮扶广南县后,驻村队员献策高峰牛产业,推动形成覆盖全链条的“三端”发力模式:饲草端盘活闲置土地329亩种饲草,打包青贮180余吨;扩群端建2个育肥示范点,培育养殖单元,使帮扶村养牛达2227头,产值约4500万元;销售端创新“党组织+企业+农户”订单模式,线上线下售牛432头,带动增收120余万元。

广南县董堡乡木厂村曾外迁60户,通过奖补改造牛舍2000平方米、配套堆粪场与污水池,吸引15户45人返乡。高峰牛增至300余头,撂荒地复种牧草,木厂村小组从原来的“空心村”逐步走向“产业村”。

依托品质底蕴与创新营销,高峰牛品牌价值持续跃升。通过举办“高峰牛选美大赛”,强化高峰牛品种形象。2020年中国首届优质牛肉品鉴大会上,广南高峰牛获“最具特色奖”和“优质牛肉生产推介品种”称号,2024年广南高峰牛产业入选国家“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典型案例”。在上海静安区帮扶下,通过建立“广南活牛—上海屠宰—当日鲜销”模式,广南高峰牛肉打入高端市场。广南成立“句町珍品村播学院”,培训499名本土主播。打造“小花家土货”等直播IP,2024年带货230场,单团队销售高峰牛肉货值超500万元。

广南高峰牛“出圈”,印证了“保种是根基、融合是关键”的产业逻辑。从冻精技术保存基因库,到智能牧场提升效率;从云端营销突破市场,到政策引导人才返乡。这条以种质保护为核心、三产融合为路径的发展模式,正让35.3万头存栏牛成为撬动6.5万农户致富的支点。

本报记者 李彤

  • 砚山县稼依镇迎来辣椒丰收季

  • 一湖碧水映青山

  • ​文山州今年首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产

  • 报头

  • 机制护航 实战作答

  • 良种“芯片” 助牛出山

  • 创业兴乡 艾草生“金”

  • 金线莲旺 富了农家

  • 董干通道日均通关量逾600人次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