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勐腊县“傣霓裳”傣族服装工作室内,傣族姑娘依应香在电动缝纫机前专注地忙碌着,布料在她手中翻动不停,经过打版、裁剪、缝合、熨烫等工序,一件精美的傣装上衣便制作完成。
“我做傣装保留了手工刺绣、天然草木染等核心技艺,同时引入立体剪裁、渐变扎染工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傣装变得更加日常时尚。”依应香介绍,坚持“老手艺+新审美”有助于拓宽傣族服装市场边界和传承民族文化。目前,该工作室每月可生产服饰上万套,产品热销全国甚至海外。
每年的泼水节前后,“傣霓裳”傣族服饰工作室都会收到大量订单。看到傣装销路越来越广,依应香便向勐腊县人社部门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借助政策资金支持扩建工作室,构建起“设计—生产—展销”全链条,打造拥有超过1000名代理商的销售网络,进一步提高了“傣霓裳”的品牌知名度。同时,依应香还以工作室为平台吸纳30余名村寨妇女就业,将她们的“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目前,就业妇女人均月收入超3000元,首席技师最高月收入超过2万元,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凭借在非遗技艺传承与乡村产业发展中的突出贡献,依应香先后被评为西双版纳州“雨林青年创业先锋”、勐腊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全国“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等,2024年还曾作为中老铁路青年交流代表参与国际交流,将傣族传统傣绣纹样介绍到了国外,推动傣族文化跨境传播。2025年,为进一步提升品牌市场化运营能力,她主动参加勐腊县“乡村CEO能力提升示范班”,赴浙江开展电商运营与品牌管理实训,为“傣霓裳”的高质量发展持续充电。
此外,依应香积极发挥“领头雁”作用,将“傣霓裳”傣族服装工作室打造为青年创业实践基地和致富带头人教学点,带动30余名年轻创客成长,吸引大批青年返乡创业。目前,“傣霓裳”正推进非遗服饰展点、非遗研学基地建设,创新探索“非遗+文旅+网红经济”模式,打造服饰换装体验馆、开展IP化运营,助力非遗技艺传承。
本报记者 林丽华 通讯员 邓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