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民生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基层见闻

社工生态链在怒江破土成林

“难是难,但看着社区里的笑脸,就知道这条路走对了。”熊阿发站在社区活动室窗前,目光扫过跳舞的老人和嬉戏的孩童。这位曾经的贫困户,如今已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永福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负责人。

2019年3月,当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的志愿者拉着熊阿发在兔峨乡唠家常时,“社会工作者”还是个陌生的名词。但这份真诚的关怀如同火种,点燃了熊阿发内心的微光。彼时,这个兰坪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中,包括他在内的5548名搬迁群众,正面临融入新家园的困境。

在“三区”计划相关项目支持下,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的专业社工进驻永福社区。熊阿发主动腾出自家房屋安置社工,并跟随他们入户走访。社工李菊艳连续13天陪伴独居老人,让老人最终走出封闭加入文艺队;妇女夜校里傈僳语书写教学引发的阵阵笑声,更让熊阿发顿悟:社工工作不是给予答案,而是点燃人心中的火焰。

2021年,随着大学生社工期满离岗,服务面临断档危机。在兰坪县兔峨乡永福社区党总支书记和星推动下,当地组建4支志愿服务队,整合活动场地,让社工服务在基层治理框架下重生。次年,熊阿发毅然辞去社区工作,全身心投入“留守老人服务”项目,帮助兔峨乡217名老人,沉寂的儿童之家也重焕生机。

2023年,在226位爱心人士捐助下,兰坪县永福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正式成立。机构成立当年即参与“伙伴计划”,开展65次活动,服务青少年1600人次;2024年承接中社部融合试点项目,在专家督导下引入浙江公益组织资源;2025年成功申请省级“三区”计划项目,聚焦“一老一小”培育本土社工人才。

更动人的是薪火相传的故事。返乡大学生海香从夏令营志愿者起步,在熊阿发带领下,她将传统“入户调查”转化为“入户陪伴”,通过采摘桑葚、探访古迹等活动为儿童创造成长记忆,如今已成为能独当一面的专业社工。

从物理空间的搬迁到社会关系的重构,永福社区悄然完成了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居民从沉默到发声,社区从受助到赋能,当熊阿发们将接过的火种传递给海香们,一条扎根怒江大地的社工生态链已然“破土成林”。

本报记者 吴沛钊 通讯员 欧蓉

  • 思茅区:真情服务千里务工路

  • 便民天桥建成六年仍没电梯

  • 托起7762名职工稳稳的幸福

  • 报头

  • 曲靖市特殊教育实现县域全覆盖

  • 蒙自数据标注助推青年就业

  • 施甸县900名山区学子入住公寓

  • 社工生态链在怒江破土成林

  • 机场便民服务从有升级到优

  • 村里多了幸福园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