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郭佩惠 张育祯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指导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理论武器。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又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文化观点、命题和论断,丰富拓展了唯物史观的理论视野、研究论域与科学方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丰富内涵和价值指向等全面体现了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于新时代革命性变革,高度重视文化自信,诠释了唯物史观的基本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一方面离不开现有的思想材料,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已有的文化理论成果;另一方面根植于现有的物质经济条件,这一过程深刻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同时,习近平文化思想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精神和智力支撑作用,坚定文化自信所生成的精神力量是其他各种力量中最基础最稳定最可靠的力量,会持久地发挥激励引领驱动的作用。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两个结合”,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重视对文化的总体发展与系统建构:其中,既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动力;也有对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强调文化的发展要做到统筹兼顾与整体推进。

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创新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根本立场,牢牢把握文化的人民性这一根本属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时时刻刻都存在。”因此,文化各领域都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创作生产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习近平文化思想着眼新时代文化供给领域主要矛盾的变化,创新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矛盾观。唯物史观认为,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而文化领域的矛盾则是社会基本矛盾在文化发展中具体的存在形式,构成了文化发展进步的动力。习近平文化思想基于当前文化供给的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而是好不好、精不精这一显著变化,强调文化工作要激发人民群众的活力、创造力,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从而为文化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源泉。

习近平文化思想构建起“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科学体系,坚持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观辩证统一的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还指明了文化建设的路径和实践方案;不仅有深邃的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还提供了管用的方法和行得通的部署谋划;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回答了是什么、为什么,又回答了做什么、怎么做,构建起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科学体系,凸显了认识论和实践观的有机统一。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又对之进行了整体性创新和发展,它系统而深刻地回答了新时代继续推动我国文化繁荣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构建起指导新时代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思想闪耀着璀璨的历史唯物主义光辉,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底蕴和理论智慧,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与新时代文化理论发展的双向奔赴,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作者分别系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本文系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研究”(项目编号:ZD202401)、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智库中心的研究成果]

  • 报头

  • 学好用好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

  •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 赓续伟大抗战精神 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 深刻理解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 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