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调查研究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推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转型升级

字紫龙

高原特色农业是云南的优势产业和鲜明标识。云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时关于“要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出以“七彩云品”为代表的一批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畅销海内外。为不断夯实农业质量效益与竞争力,厚植发展新优势,要立足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突出高原特色,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运用新科技、新模式和大数据等现代手段赋能农业全链条,切实推动传统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成果丰硕。得益于云南独特的地理条件和长期持续培育,云南高原特色产业发展成果丰硕。一是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24年,十大绿色食品产业已有8个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破千亿。2024年数据显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5万亿元,农产品出口额连续18年稳居西部第一。这一系列成就,标志着云南省在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上取得了关键进展。二是农业产业效益不断增加。全省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连续稳定在97%以上,农产品成为全省第一大出口商品。三是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深入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7个品牌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12种“土特产”进入全国推介名录,普洱茶跻身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榜第1。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随着科技进步和消费转型升级,传统农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科技创新不足。大部分种源依赖进口,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率低,国家级种业型企业数量少。农业产业领域高素质科技型和管理型人才匮乏,种植端优秀人才资源流失严重,可持续创新能力弱。二是品牌建设不足。经营主体品牌认知不足,企业品牌和地理标志品牌竞争力不强,地理标志运用和管理体系不完善。三是市场竞争力不足。省内部分农产品趋于同质化,资源特色和产品特色的竞争优势尚未充分体现。四是基础设施薄弱。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少,高标准农田占比不高,设施化水平低。仓储物流等配套产业发展不足,运输费用占比较高。五是资源环境压力大。受可用土地量限制,土地过度利用和轻视面源污染现象仍客观存在,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日益显现。六是金融服务农业能力较弱。现有的金融评价体系主要聚焦于农业以外的其他产业,涉农企业和农户贷款难问题仍然突出。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要把握好重点目标任务和支撑保障,从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科技赋能。依托云南生物多样性资源优势,整合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与市场主体的经营能力,建立具有高原特色的作物种质资源库。积极引导经营主体推广使用数字技术,用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降低产业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率,提升农业市场主体生产精准度与抗风险能力。二是鼓励产业绿色转型循环发展。倡导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立体生态农业方式,有效降低农业生产对农药、无机肥的过度依赖,使高原特色农产品进一步绿色化、健康化。三是延伸产业链。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使高原特色农业由低附加值原料型产业逐步转变为具有高附加值的终端精品产业。四是注重品牌建设。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从种植到销售全链条信息可查,增强消费者信任。五是培育新型发展模式。以鼓励土地经营权入股的方式促进经营主体规模化经营,让农民有机会分享产业综合权益,同时降低经营主体经营的资本风险。六是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和精准度。制定完善精准的农业金融扶持政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扶持力度,对绿色转型、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给予创新资金扶持。创建金融服务平台,着重对一线生产企业提供类似保险、保理等融资服务。

(作者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 报脚

  • 报头

  • 努力打造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人民城市的“云南样板”

  • 推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转型升级

  • 深化农文旅融合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 以人工智能推动消费金融普惠化转型

  • “政企社”协同驱动 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