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科教卫生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玉溪市中山医院打造高水平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国家队”医疗服务就在身边

中山一院首批派驻管理团队专家邱江(右)开展四级手术。 本报通讯员 杨娇容 摄

医院门诊楼 本报通讯员 杨娇容 摄

本报记者 陈鑫龙 通讯员 杨娇容

开栏的话

人民要幸福,健康是基础;云南要跨越,健康是保障。

全省卫生健康大会指出,卫生健康工作要优化医疗服务体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建设“家门口”的好医院,着力打造医疗高地、专科高地,力争大病不出省,让群众就近就便看好病。

即日起,本报开设《建设“家门口”的好医院》专栏,报道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的情况,以及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带来的可喜变化。

在澄江,一场由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对口帮扶工作正在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市级医疗服务能力。

2024年11月,由云南省政府、玉溪市政府与中山大学按三级甲等医院规格联合建立的高水平综合医院——玉溪市中山医院正式揭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面输出其核心医疗技术与先进管理经验,以创新机制为驱动、学科建设为支撑、精准对接为突破,显著提升医院管理能力与诊疗水平,助力其成功获评云南省省级重症区域医疗中心,切实满足群众在“家门口”获取优质医疗资源的迫切需求。

破局

锚定重症核心

筑牢区域救治生命线

这段缘分的起点,始于抗日战争时期——澄江在战火中为中山大学存续与人才保护筑起坚实港湾,让颠沛离乡的1736名师生得以“弦歌不辍,游息有所”,结下深厚历史情谊。为回馈这份情谊,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深化滇粤区域协作,中山一院受中山大学委托,以组团式帮扶模式,为澄江及周边区域百姓打造一所高质量优质医院。

为此,玉溪市委、市政府深入研究,出台措施,搭建平台,为中山一院的专家团队入驻提供有力保障。2023年9月,中山一院管理团队入驻筹建中的玉溪市中山医院后,深入医院一线,积极开展实地调研工作,只为精准把握医院建设与发展的症结所在。管理团队发现医院正面临着三大严峻困境:患者外转率高、学科体系不健全、急危重症救治能力薄弱——一旦区域内发生危重病例或群体性公共卫生事件,医院救治能力不足,患者便会前往省级医院就医,“看大病远、看专家难”成为困扰当地群众的民生痛点。

找准问题根源后,管理团队多次研讨,确定了以重症医学科为核心,打造特色学科群的发展路径。依托中山一院重症医学科(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雄厚实力,引入管向东重症医学团队,全力推进重症学科建设,以重症医学带动全院学科群发展。

2024年春节后,团队核心成员黄顺伟率先到院驻岗。当时医院新院区尚未建成,重症医学科(ICU)仅有12张床位及7名医生,医护人员对ICU建设及学科系统发展认知尚浅。黄顺伟从规章制度梳理、诊疗思维培养入手,手把手带教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基础操作,牵头攻坚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技术救肝衰竭等疑难病例,将中山一院重症医学的成熟经验“平移”至医院。

如今,通过引进多名国家级医疗专家坐诊指导,平移先进技术和经验,澄江区域内的公共卫生事件及复杂疑难病例已能在本地得到全面诊治;更有来自曲靖甚至海南、黑龙江等地的患者慕名前来。医院成功处置群体菌中毒、群体车祸伤、二氧化碳中毒等各类急危重公共卫生事件,打破过去“危重必外转”的局面。

在此基础上,医院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学科协同发展:危急重症中心、肿瘤诊疗中心、消化疾病诊疗中心、创伤中心等重点学科群框架已初步形成,对其他学科发展的反哺作用初见成效;介入手术从无到有,肺癌早筛、3D腹腔镜根治术等填补区域空白,成功获批云南省首批省级重症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通过打造“4+2”重点专科体系,建成云南省高水平医院,逐步发挥面向南亚东南亚医疗辐射的健康服务枢纽作用,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真正扛起重症区域医疗中心的职责。

软硬件双轮驱动下,2025年上半年,医院住院手术量两年间增长51.05%,三四级高难度手术占比从23.41%跃升至28.55%,“大病不出市”的承诺正在落地。

突围

创新“造血”模式

打造本土医疗主力军

“低氧血症的处理流程,不仅是技术考验,更是理解疾病全貌的责任。”中山一院急诊科副主任、玉溪市中山医院副院长刘江辉在“中山夜晚课堂”上的发言,道出了医院破解人才短板的核心思路。

2024年12月起,医院每周利用晚间时间,通过专题讲座、实操演练、案例剖析等形式,围绕急危重症救治、复杂病例分析展开培训。目前已开展20余期课程,医护人员应急处置能力与临床思维水平显著提升。

不同于传统“输血式”帮扶,中山一院更注重培育“带不走的医疗团队”。通过“请进来驻岗、走出去进修”的双向模式,两年内医院引进中山一院高职管理人才4名、驻岗专家16名、学科带头人12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骨干专家6人,玉溪市人民医院、市儿童医院支援骨干44人,同时引入银龄医师,高层次人才占比达23.71%,构建起高端引领、骨干支撑的人才梯队。

教育与科研同步突围。医院与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成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实训基地、昆明理工大学教学医院,同时还是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等4所院校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科研方面,医院自筹经费联合玉溪市科技局搭建科研平台,首批设置5个科研项目。2024年至今,已发表SCI论文7篇,获批云南省基础研究重点项目1项、省级课题3项及市科协专项1项,彻底改写无省市级科研项目的历史。

赋能

链接国际资源

打造跨境医疗枢纽新高地

依托云南特殊区位优势,医院积极响应全省卫生健康大会“建设卫生健康辐射中心”的号召,以服务“一带一路”为己任,通过国际合作赋能区域医疗水平提升,打造中山大学医科在云南的国际窗口。

今年7月,医院在老挝玛霍索综合医院建设数字基站,开通中老首条医疗光纤专线。“与普通公共网络相比,医疗专线具有保密性强、传输速度快等优势,未来甚至能支持远程手术。”刘江辉介绍,后续,医院可借助5G技术实现影像实时传输、手术方案同步研讨,让老挝患者无需跨境就能享受中国优质医疗服务。

国际合作的维度持续拓展,依照医院与老挝玛霍索综合医院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两院将在医疗、教育、科研、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医疗专线开通后,培训模式升级为线上线下结合,既可通过医疗专线开展远程培训,也可选择来华实地进修。如今,医院已被纳入云南省首批5家国际医疗服务试点医院,以“立足云南、面向两亚”的定位,发挥窗口作用,不断提升在跨境医疗协作中的影响力。

眼下,玉溪市中山医院正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医疗服务变化,书写区域医疗发展的新篇章。

  • “国家队”医疗服务就在身边

  • 开远:在校园种下科学种子

  • 报头

  • 我省举办澜湄国家科技创新大赛

  • 2025腾冲青年科学家奖提名指南发布

  • 第十二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在昆开赛

  • 全国林业院校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聚昆研讨

  • 云南大学暑期实践教学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云资粳25号”在泸水旱种获丰收

  • 中医辨证及靶向康复结合可改善孩子不专注等问题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