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云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的权威著作。该卷创新性地提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等新理念新战略,为新时代新征程举旗定向、凝心聚力、谋篇布局提供总纲领、总遵循、总抓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新是决定性因素;而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活水”,更是连接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核心纽带。
以基础研究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筑牢创新人才培养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教育强国的核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基础研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战场”。通过基础研究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科技报国”理想,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与基础研究教育的融合,让人才既具备“过硬的基础研究能力”,又拥有“坚定的家国情怀”,实现思想铸魂的目的;同时推动教育国际化,培养具备“全球视野、跨文化协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教育强国注入国际竞争力。
以基础研究支撑科技强国建设,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颁布实施,1995年5月,党中央确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此后,我国科技事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科技强国的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而核心技术的根源在于基础研究。要聚焦“卡脖子”技术背后的基础理论问题,开展“从0到1”的原始创新,比如在芯片制造的“光刻技术”、新能源的“固态电池材料”等领域,通过基础研究突破技术瓶颈;同时推动基础研究与产业创新融合,让基础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科技强国的“产业支撑力”。
以基础研究引领人才强国建设,打造战略人才梯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人才强国的重点是建设战略人才力量,而基础研究是培育战略人才的“试金石”。要以基础研究重大项目为载体,锻炼培养战略科学家,支持其牵头组织跨学科、跨领域基础研究团队;同时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担重任,通过“导师制”“项目负责人制”等方式,让青年人才在基础研究实践中快速成长,形成“战略科学家引领、青年人才支撑”的人才梯队,为人才强国提供可持续动力。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为构建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提供了重要的实践路径。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教育、科技、人才置于国家战略全局中统筹考量,强化基础研究的战略地位,形成“教育筑基—科技突破—人才引领”的良好态势,不断提升和释放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作者系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