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生成机理

王传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长期的大一统传统,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华民族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本文试图从多元文化内聚、“大一统”政治、中华文化基因等多维度,系统剖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生成机理与发展逻辑。

多元文化内聚:催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先决条件。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多元文化汇聚、融合并升华的结晶,其生成过程体现为各民族文化在“一体”格局中持续交流互鉴、吸纳融合的有机历程。文化的“多元”特性构成民族多样性的本质,而“多元”又共生共存于中华民族“一体”之中,相互依存、浑然天成。历史上各民族文化的深度交融与双向涵化,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淬炼出充满活力与强大生命力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展现出海纳百川、气象万千的恢弘气度。

“大一统”政治:形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制度保障。它塑造了统一的国家形态,整合并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一体化发展。追求国家统一、政治一统、文化一统、疆域一统等,始终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核心议题与共同理想。这一制度并非简单“以一化多”,而是将区域与族群的多元特征汇聚于“一体”,再以“一体”融汇“多元”,从而在保持文化活力与韧性的同时,不断拓展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发展格局。

中华文化基因:培植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遗传密码。中华文化基因是孕育和延续中华文明的核心密码。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文化的深度交融与互鉴,既守护了文化特质,又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包容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基因。这些共有基因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提供了深层次的认同基础,有力推动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促使多元文化汇聚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中华文化认同:夯实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思想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中华文化认同在多元族群互动融合中形成,其本质是在政治整合、文化互鉴与历史记忆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认同历经“多元碰撞—文化共生—制度整合—一体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夯实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思想根基。深厚的文化认同不仅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了丰厚滋养,更使共同体为文明格局注入坚不可摧的力量,二者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中华文明转型:稳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现代力量。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华文明转型注入现代力量。中国共产党以“两个结合”推动文化建设守正创新,造就了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实现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这一进程是文明赓续而非断裂,使中华民族走上不可逆转的复兴征程,推动中华文明在传统与现代的辩证统一中重焕荣光。

(作者系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扎根云岭大地

  • 报头

  • 促进“全球南方”国家共同发展

  • 新时代管党治党建设党的根本遵循

  • 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 强化基础研究战略支撑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生成机理

  • 强国必须强军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