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平 杨啸
2025年8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缅甸代总统敏昂莱时指出:“中缅胞波情谊植根于人民,历久弥新。双方要以中缅建交75周年为契机,深化战略合作,加快推进命运共同体建设,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当前,随着我国东部、中部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西部转移,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依托区位和劳动力优势,正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选地”。企业大量入驻为德宏打造千亿级沿边产业园区创造了有利条件,而能否用好用活用足缅籍劳工,已成为园区发展壮大的关键。德宏州需在中缅劳务合作上勇于先行先试,为传承中缅胞波情谊、推进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德宏力量。
德宏州具有深化中缅边境劳务合作的先天优势。其地处中缅边境,拥有5个国家级口岸和数十条通道,进出口总额长期占滇缅贸易的70%以上、中缅贸易的30%左右,是中国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和中缅经济走廊的重要枢纽。越来越多的缅籍人员来到德宏州境内经商、务工和生活。近年来,通过持续加强“三防”建设和外籍人员规范管理,德宏州在防范安全风险方面积累了有效经验。随着东中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向德宏转移,除瑞丽国家级产业园外,芒市、盈江、陇川、梁河均建成省级产业园区。2024年以来,园区呈现企业排队入园、“一房难求”的局面,当前仅园区企业对缅籍劳工的需求缺口已达数万人,劳务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这为德宏先行先试深化中缅边境劳务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德宏州在深化中缅边境劳务合作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一是组织化输入机制基本成熟。通过中缅协作,探索出劳务公司集中招聘、双方联合审核的组织化输入方式,建立了外籍务工人员规模化输入园区企业的有效模式。二是规范化管理持续完善。瑞丽作为国家外籍人员服务管理试点,制定了《瑞丽市外籍人员服务管理试点工作总体方案》及11个配套方案,出台《瑞丽市外籍人员闭环管理暂行办法》,并运用“全量赋码”等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效能,相关经验已在全省边境州市推广。三是多部门协同实现体系化管理。成立多部门联合专班专项管控缅籍劳工输入;在姐告设立外籍人员服务管理分中心,开展筛选分流、赋码管理和动态跟踪。四是切实保障缅籍劳工权益。各县(市)出台外籍务工人员关爱政策和负面清单,人社、司法等部门深入企业宣传权益保障,在园区设立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和诉求信箱,依法购买社保或商业保险,探索实行最低工资制度。综上所述,德宏州在中缅边境劳务合作中积极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深化中缅边境劳务合作,助力民心相通。一是立足战略大局,落实睦邻友好政策。要围绕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目标,以边境劳务合作增进胞波情谊,践行睦邻友邻富邻外交政策。二是强化沟通协商,健全协同保障机制。统筹发展与安全,促进跨境劳务、贸易等领域政策衔接,满足沿边产业园区用工需求。三是筑牢安全基石,加强管理和服务。地方党委、政府要整合公安、人社、边检、海关、园区及企业等资源,通过联席会议、专班等机制协同管理。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对中介和用工主体的监管。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宣传,保障劳工合法权益,营造安心务工环境。
[作者分别系中共德宏州委党校副教授、云南开放大学副教授;本文系2025年德宏州党校系统课题“中缅跨境劳务合作的德宏实践及问题研究”(课题号:Z2025-13)、2025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云南边境地区外籍劳工跨境务工及其劳务合作问题研究”(项目编号:ZD202513)的阶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