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调查研究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思政讲堂

深挖三线建设资源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杨天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这为我们利用地方资源建设“大思政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三线建设作为1964年起中共中央主导、以战备为中心,在西南、西北等多地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活动,留下了众多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遗存。曲靖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凭借其资源与区位优势,兴建了大量三线企业,至今保留着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且保存完好的工厂遗址。以曲靖三线建设工业遗存为载体,深入挖掘其丰富育人资源、拓展育人场域、提升育人效果的价值意蕴,并探索将其融入“大思政课”的有效路径,不仅有助于发挥本土资源在思政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也将深化对地方资源赋能“大思政课”建设规律的认识。

搭建三线建设“大思政课”资源平台。第一,建立三线建设“大思政课”工作联席制度。高校应加强与教育体育局、文化和旅游局、党校、史志办等单位的协同合作,形成常态化联动机制,统筹推进三线建设相关教学事务。第二,建设三线建设“大思政课”教研系统。依托曲靖师范学院现有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平台,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构建覆盖全市、辐射周边的三线建设教研体系。第三,建设三线建设“大思政课”教学资源库。聚焦三线建设历史与成就,组织专家、教师开发主题案例、课件讲义、重难点解析等教学素材,建设配套的在线示范课程库,系统积累优质资源。第四,打造三线建设“大思政课”教育宣传云平台。鼓励师生围绕三线主题创作微电影、短视频、动漫、音乐等作品,建设集资源共享、在线互动、网络宣传为一体的云平台,并积极借助“学习强国”平台等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三线建设的历史贡献与精神价值。

融入“大思政课”教育教学体系。第一,推进“思政小课堂”改革创新。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道德与法治》等必修课及“四史”类选修课程,将三线建设的历史、成就与精神系统融入教学内容,并运用数智技术丰富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第二,善用三线建设资源服务“社会大课堂”。依托三线建设遗存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开发现场教学专题,推动实践育人。以曲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抓手,编写三线建设辅助教材,通过师资共育、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等方式,增强三线建设资源融入的广度与深度,提升区域“大思政课”建设质量。第三,发挥课程思政的助推作用。围绕三线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及其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推动三线精神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助力各类课程挖掘思政元素,强化育人协同。

构建三线建设“大思政课”的师资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第一,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以高校思政教师为主体,广泛吸纳与三线建设相关的党政领导、科学家、老工人、先进模范等力量,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第二,搭建专兼职教师队伍研究平台。充分发挥曲靖市社科联的各类项目、曲靖市科技局的各类项目的作用,就三线建设资源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联合文旅部门、党史部门、设立三线建设资源建设研究专项项目,组织专兼职教师开展三线建设资源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研究,重点支持三线建设资源融入“大思政课”的机制和规律研究、三线建设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三线建设资源融入课程思政等研究。举办三线建设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的研讨会,鼓励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开展相关研究,推广优秀的工作案例。第三,加强教师系统培训。依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研平台,定期组织教学研讨,并在示范培训、基本功展示等活动中提升教师能力;通过开展三线建设实地考察,拓展教师视野,全面提升专兼职教师的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曲靖市社科联·曲靖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专项“曲靖本土资源融入‘大思政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ZSLH2023YB21)的阶段性成果]

  • 报头

  • 深化劳务合作 传承胞波情谊

  • 锚定未来赛道 激发创新动能

  • 以职业教育新范式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 深挖三线建设资源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 在乡村振兴中扎实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