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文明实践的“黄金线”,串联起万千景象。在腾冲市猴桥镇,火塘边乡音传理,将政策温暖送进傈僳人家,这一做法已入选中国文明乡风建设十大优秀案例;在西双版纳打洛镇,布朗族艺人将新思想编入古老曲调,琴声歌声在村寨久久回荡……这条线不仅是地理的连接,更是文明的纽带,让文明实践在边境一线深深扎根。
中老铁路化身“文化之路”,车厢里的“跨国春晚”成为文明互鉴的流动舞台;勐满公路口岸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积极组建“国门物流”志愿服务队,为跨境司机送去温暖;柬埔寨暹粒吴哥国际机场的中柬文化走廊,更成为展示文化、促进相通的国际窗口……路路相通,最终通向的是民心相连、美美与共的崭新图景。
在“点”上,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笙声传乡音”项目,用芦笙奏响团结旋律;富宁县的坡芽歌书项目,为古老情歌赋予时代内涵。口岸、村寨、学校等实践点星罗棋布,成为凝聚人心、引领风尚的坚强阵地。
从“点”的绽放、“线”的串联,“兴滇润边新时代文明实践带”的建设版图正通过无数具体的人和事持续扩展。这股润物无声却坚韧强大的力量,沿着云南4060公里的边境线生长、汇聚,深情地守护着这里的万家灯火。黄议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