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祥云县——

田间有批基地经理

蔬菜基地经理刘红艳采收番茄。

走在祥云县刘厂镇的田野上,连片的白色大棚格外醒目。每天清晨,祥云泰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蔬菜基地就开始热闹起来,当日的新鲜蔬菜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向市场。大波那村村民李红艳是泰兴农业的基地经理,她手中填写出货单的笔转个不停:“我管理着190亩番茄、210亩叶菜,从育苗、田间管理到采收出货,都是我一手负责。基地每天能采收10多吨蔬菜,高峰期能达到30吨。”

李红艳最初是拿固定工资的工人,后来在“业主负责制”下成为负责田间管理的“业主”,但利润分配占比不足10%。去年3月,泰兴农业创新推出基地经理合作模式,她成为首批基地经理。按照新规则,基地经理合伙人需投入24%的生产成本,相应地,利润分配占比也提升至24%;公司则负责农资采购、农技指导、市场销售等关键环节。

“现在成本和收益都和种植户挂钩,一点都不敢马虎。”李红艳说,成为基地经理后,从育苗时观察长势,到田间管理时把控水肥,再到采收时筛选品质,每个环节都要亲自盯紧。在精心管理下,她负责管理的番茄亩产超过9吨,精品率稳定在80%以上,她作为基地经理拿到了70多万元的利润分配收入,比务工或担任“业主”时大幅提升。

从最初的小组长模式、业主负责制,到如今成熟的基地经理合作模式,泰兴农业联农带农的发展思路始终是“让责任与收益挂钩,让分配更合理”。目前,泰兴农业已从合作业主中成功培育出12名基地经理,他们大多从基础工人、小组长起步,在企业培养和收入分配模式的推动下,一步步成长为业主、基地经理,蜕变为既懂种植技术又会管理团队的职业技能型新农人。

为了让基地经理能专心生产、降低风险,泰兴农业还专门设立了试验基地,对近百个蔬菜品种进行试种筛选。“我们要先看这些品种是否适应祥云的气候,产量稳不稳定,再看市场接不接受。”祥云泰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朱红青介绍,只有经过多轮试验、市场反响好的品种,才会推广种植。经过多年筛选,公司已成功推出多个市场认可度高、生产稳定的核心蔬菜产品,年产蔬菜5万多吨。

在泰兴农业的带动下,刘厂镇积极对接产业项目发展蔬菜种植,目前全镇种植蔬菜6万余亩,年产值超过3.3亿元。专业工人和基地经理形成了一支扎根本土的农业人才队伍,全镇约650户农户实现就近务工,实现了政府、企业、农户的多方共赢。

本报记者 李丽 文/图

  • 阅读融入生活 文化滋养心灵

  • 水上石林景如画

  • 田间有批基地经理

  • 乡村来了一群CEO

  • 报头

  • 匠心强根基 创新增活力

  • “我的公交我的城”宣传活动在丽江举行

  • “五访五办”润企惠民

  • 云南社科专家基层行走进盈江

  • 渝昆高铁宁靖里隧道大型溶洞拱圈合龙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