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基层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石林县人参果行业党委——

“红色引擎”引领“黄金产业”

农业技术专家指导人参果苗培育。 本报记者 陈飞 摄

作为全国人参果核心种植区,石林彝族自治县近年来以人参果行业党委为“引擎”,通过建强组织、优化服务、破解难题,推动人参果从“小特产”蝶变为“大产业”,走出一条党建与产业同频共振的乡村振兴路径。截至目前,全县人参果种植面积达17万亩,带动周边县市种植超过40万亩,带动2万余户农户户均年增收2万余元。

2021年6月,石林县在西街口镇成立人参果行业党委,整合行业主管部门、产业协会、种植大户、龙头企业等力量,归口管理5个非公党支部,覆盖种苗培育、种植管理、仓储物流、销售加工全产业链。同时,建立企业提需求、党组织搭平台、部门送服务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产业发展研判会,2025年以来已协调解决种苗、物流等跨部门问题18个,为34家用工企业精准匹配劳动力800余人次。此外,选拔10名懂产业、善协调的党员骨干,分片联系核心种植区与行政村,兼任技术指导员、需求收集员、政策宣传员,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心骨”。

在产业升级关键环节,行业党委配合15个部门制定《人参果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等行业规范。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完善核心种植区基础设施,解决6000余亩种植区灌溉、运输难题;协调金融部门推出“人参果贷”,累计发放2000余万元,惠及360余户种植户;与云南农业大学、省市农科院合作建设6个示范基地,推广物联网监测、病虫害预警等智慧农业技术,核心区亩产达2吨,化肥农药用量降低30%至40%。同时,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举办产业链促进会议、云上开采节,推动当地成功获批首批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主流电商平台市场占比超过95%。

聚焦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目标,行业党委推动党组织、合作社、农户联动模式全覆盖。引导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订单合同,西街口镇订单种植面积超6万亩,收购率达96%以上,带动农户户均增收2.3万元;整合项目资金1500余万元,建成全县最大的人参果分拣中心,实施12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累计创造收益102.44万元;同时,每年带动本地及周边3500余人次就业,人均劳务收入超过1.5万元,让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共享红利。

行业党委还持续加大品牌推广力度,依托“中国人参果之乡”品牌,连续举办10届推介活动,石林人参果入选省“绿色云品”,品牌价值达16.9亿元。

本报记者 郎晶晶 通讯员 陈娜

  • “红色引擎”引领“黄金产业”

  • 擦亮特色产业金字招牌

  • 花田寻芳 匠心守味

  • 报头

  • 寻甸县推行“派驻村长”制度

  • 西山区以优质社区服务激活“银发力量”

  • 富源县墨红镇:白芸豆带富小山村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