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基层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富源县墨红镇:白芸豆带富小山村

时下,富源县墨红镇清水村白芸豆示范种植基地一派丰收景象,昔日寻常的白芸豆,如今正上演一场精彩的“价值蝶变”,带领全村人敲开增收的大门。

“今年,全村白芸豆种植户达296户,种植面积超3200亩,预计总产量达1024吨,户均增收4300余元。”墨红镇清水村党总支书记庄稳全介绍,白芸豆已成为促进清水村村民增收的新亮点。

面对2.2万亩耕地、人均5.5亩的土地资源,清水村在产业上做文章,在增收上下功夫,聚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墨红镇多次组织各村“两委”前往白芸豆种植技术成熟地区进行专项考察学习,从选种、育苗、田间管理到病虫害绿色防控,系统性引进标准化种植技术。

在考察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墨红镇选择清水村作为“试验田”,创新探索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联动模式,由村党组织牵头,成立白芸豆专业合作社,统一提供种源、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销售。同时,合作社与县内外大型加工企业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彻底消除农户的后顾之忧。

“为解决农户分散经营、抗风险能力弱的核心难题,清水村探索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联农带农机制,打造土地租金、务工薪金、入股股金的‘三金’增收模式。”庄稳全介绍。

“今年我家种了5亩白芸豆,最近价格是每公斤17元。这样算下来,每亩收入5500元左右。”村民庄斌看着眼前成片丰收的白芸豆开心地说。

“往年种玉米,一亩地刨去种子化肥,忙活大半年也就挣个千把元,价格不好还得赔钱。”墨红镇清水村委会监督会主任何小雄掰着手指头算起了账,“现在改种白芸豆,专业合作社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每亩地能产35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17元计算,种植白芸豆是种植玉米收入的两倍多。大家伙儿算清了收入账,哪样赚钱就种哪样。”

“墨红镇将白芸豆产业打造成群众增收的‘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大力推广科学种植、规模种植。”墨红镇党委负责人介绍,清水村今年的白芸豆种植获得了丰收,增强了当地群众的积极性。下一步,墨红镇将加大统筹协调和服务力度,扩大种植面积,将白芸豆打造成为墨红镇群众增收的新产业。

本报记者 博达 通讯员 吴鹏

  • “红色引擎”引领“黄金产业”

  • 擦亮特色产业金字招牌

  • 花田寻芳 匠心守味

  • 报头

  • 寻甸县推行“派驻村长”制度

  • 西山区以优质社区服务激活“银发力量”

  • 富源县墨红镇:白芸豆带富小山村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