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观点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调研一问就说好”可不行

江竹轩

记者近期采访发现,面对各类调研,不管正面问,还是反面提,“调研一问就说好”似乎成了不少基层干部的习惯话术,但正是在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反馈机制下,一些基层的问题被掩盖,基层工作的根基也逐渐受到影响。

讲真话,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是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基石。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基层干部将反映问题视为“捅娄子”,担心因此“惹麻烦”“丢帽子”;有些干部则将讲真话的人标签化为“愣头青”“傻大胆”,认为他们不懂“规矩”,不会“做人”;更有甚者,将“三分表态,七分讲好”奉为圭臬,从而在无形中助长了虚报浮夸之风。

“调研一问就说好”,看似是维护了地方形象,实则是对问题视而不见,是责任担当的缺失。这种反馈机制实则是一种病态的和谐,它掩盖了基层的真实面貌,让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解决,矛盾得不到有效化解。长此以往,不仅上级部门会被误导,做出错误的决策,基层工作也会因此陷入被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实效大打折扣,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伤害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

要打破这一怪圈,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讲真话,以实际行动为基层干部树立榜样。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讲真话的重要性。要建立健全问题反馈和矛盾化解机制,为基层干部提供一个安全、畅通的反映问题的渠道。对于敢讲真话、反映问题的干部,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保护,对于因讲真话而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干部,要及时予以纠正和补偿。同时,要加强对反映问题的调查核实和处理,确保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每一个矛盾都能得到有效化解。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讲真话、反映真实情况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注重对工作过程的监督和评估,注重对群众满意度的调查和分析。

  • 报头

  • 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

  • “调研一问就说好”可不行

  • 超纲证明当休矣

  • 摆脱数字囤积的束缚

  • 下期介绍

  • 警惕“镜头侵犯”行为

  • 别让假羽绒寒身又寒心

  • 微看点

  • “洋果子”变土特产大有可为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