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观点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超纲证明当休矣

段官敬

近年来,随着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大力推进,基层需要开具的证明大量“瘦身”,但仍然存在诸如“近亲属关系”“政审证明”“贷款证明”等“超纲证明”,加重了基层压力和无谓烦恼。

“超纲证明”,开与不开,选择背后是两难。一方面,类似证明缺乏政策依据,甚至存在法律、责任风险,一旦开了可能让村(社区)担上连带责任。另一方面,证明虽小,现实中却是群众办事的必要程序与环节,如果不开,直接关系到群众办事的获得感,甚至影响党群干群关系。

信息时代,“超纲证明”难逃甩锅推责嫌隙。网络信息技术发达的背景下,许多信息可以一键查询,还有诸如户口簿、出生证等权威性证明,明明可以替代不必要的证明,为何偏偏还让基层再证明一次。这折射出个别机关单位或组织不愿担当、不敢担责的扭曲作风。

给“超纲证明”念好“紧箍咒”,各机关单位与上级组织应加强信息沟通、打破壁垒,让信息多跑路、服务在前头,压缩办事流程、减少证明环节,能替代的替代、能不开的不开、能查询的查询,坚决让群众少跑腿、不跑腿,把更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上。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基层开证明机制,厘清证明清单,明确基层证明的责任范围,防止少数机关单位或上级组织以证明为由甩锅、推卸责任。

  • 报头

  • 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

  • “调研一问就说好”可不行

  • 超纲证明当休矣

  • 摆脱数字囤积的束缚

  • 下期介绍

  • 警惕“镜头侵犯”行为

  • 别让假羽绒寒身又寒心

  • 微看点

  • “洋果子”变土特产大有可为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