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观点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云岭论坛

让哈尼梯田水系统润泽不息

王世涵

近日,元阳哈尼梯田成功入选2025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候选工程名单。继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元阳哈尼梯田再次向世界展示了流淌千年的用水管理智慧和云南农耕文明跃动的生命力。

元阳哈尼梯田位于红河南岸哀牢山脉南段,有5.61万亩,是红河哈尼梯田中规模最宏大、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元阳哈尼梯田不仅是哈尼族群众智慧与创造力的生动见证,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堪称哈尼族农耕文化的精华。

自古以来,水利灌溉是农业文明的命脉。1300多年前,哈尼族先民将原有的山林改造成梯田,在大山上挖筑了成百上千条水沟干渠,通过人与自然的不断磨合,构成了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循环生态系统,梯田中可长年饱水,保证了稻谷的发育生长和丰收,滋养着一方百姓。尽管当今新技术层出不穷,但哈尼梯田中所体现出的上蓄下排、环坡引流、木刻分水等水利建设与使用经验,对今天的水利工程建设依然具有借鉴意义。这正是元阳哈尼梯田的科技价值、社会经济价值及生态价值所在。

作为文化景观,元阳哈尼梯田凝聚了哈尼族人勇于开拓的精神、和谐务实的智慧和勤劳坚韧的品格。岁月的长河奔腾不息,哈尼梯田历经1300多年的岁月洗礼,仍旧持续润泽着广袤山林,这得益于哈尼族先民世代沿袭、约定俗成的用水方式和管理制度。通过“赶沟人”“水力冲肥”以及“守林人”等制度,实现对水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其中所承载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传统哲学观和哈尼族人民勤劳勇敢、团结奋斗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范本,守护好前人留下的这些宝贵财富,将给我们今天的发展带来丰厚滋养、长久启迪。

让这份千年农耕智慧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生,续写人水和谐的新篇章,关键是要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寻找平衡点,做好转化利用文章。如今,当地在通过退耕还林、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基本农田、制定梯田保护条例等方式守住哈尼梯田绿水青山的同时,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亩产效益翻番;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让护林耕田的村民获得收入,充分发挥了这一工程的社会效益。

在传统村落阿者科村,当地将村庄打造为景区,挖掘“开秧门”、哈尼古歌等民俗文化,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模式,既保住了传统民居“蘑菇房”的炊烟,又促进了村民增收。2024年,阿者科村获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这也说明,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具备释放巨大旅游价值的潜力,只要科学、合理、可持续地利用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使其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千年智慧便将绵延不绝润泽不息。

  • 报脚

  • 报头

  • 搞活特色农业 解锁增收密码

  • 跨村联建重在实效

  • 沉浸式调研值得倡导

  • 警惕“全脑开发”骗局

  • 整治非急救转运乱象

  • 让哈尼梯田水系统润泽不息

  • 微看点

  • 以多元化书店赋能城市生活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