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别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剑川县寺登村

古韵幽幽载风华

寺登村民居

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沙溪镇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是盐马古道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地处滇西北要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是幽幽古道中的一个亮点,沙溪镇寺登村则是沙溪的亮点,它地处沙溪坝子中央,黑潓江畔,历史上曾被誉为当地的“鱼米之乡”。

马帮在崇山峻岭中前行,马蹄停驻处就可以休息和集散交易,“鱼米之乡”寺登村理所当然地就成为古道上的一个商贸重镇。

时过境迁,公路逐步取代古道,众多驿站、集市消逝。而寺登村因群山环绕、交通相对闭塞,保留了古集市的完整风貌,戏台、旅舍、寺庙和寨门、古桥……2001年,寺登街作为被发现的茶马古道唯一幸存古集市,被列入世界濒危建筑遗产保护名录,并与长城等古建筑一起,被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基金会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

如今的寺登村是沙溪镇政府所在地,下辖寺登、下科2个自然村,共设7个村民小组,有505户2117人,面积3.65平方公里。村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个(兴教寺)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欧阳大院)。以寺登街为中心,寺登村有四方街、兴教寺、古戏台、玉津桥、古寨门等景点,村中有很多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客栈民宿,成了游客打卡点。

2002年,沙溪复兴工程启动,经过20多年的修复、打造和运营,今日的寺登村已焕发出勃勃生机。现在,从剑川县城驾车40分钟左右就可到达寺登村。20多年的复兴工程,使寺登村所承载的乡愁记忆以全新的面貌一一呈现:以四方街为中心,村寨中东西走向的大道和南北走向的古巷,将寺登街上的前铺后店和每家每户都有机串联起来,疏密有致,层次分明。各类商铺、工艺品店、特色客栈星罗棋布,其中还有不少充满现代生活情调的咖啡店、酒吧。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寺登街先锋沙溪白族书局、茶马古道文化体验中心也相继建立起来,石宝山·沙溪古镇、剑川石宝山石窟等景区景点,让游客通过沉浸式的体验,穿越到盐马古道和茶马古道的历史岁月中。

现在的寺登村,既保有传统文化古朴的气息,又具有现代生活的舒适,这正是文化遗产保护所追求的目标状态:在实现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实现保护,让现代生活变得更有深度和温度,记得住乡愁。

目前,寺登村党总支已被大理州委表彰为“党建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同时被列为省、州、县三级党建示范点,先后获得州级廉政文化示范点、州级团建示范点、州级党建工作先进党总支部、党风廉政建设先进村、中国乡村文化遗产地标村庄、云南省旅游特色村、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全国“最美小镇”和“云南省特色小镇”等30多项荣誉称号。

寺登村努力完善接待设施,突出民族特色,逐步走出了一条以游补农、以游助农、以游促农的良性发展路子。寺登街区内现有14家酒吧、茶室,17家经营木雕产品及绣花鞋等的商店,68家客栈、酒店、宾馆共450个标间,可接待1000余人就餐。旅客营运车辆增加至86辆。手工刺绣、农副产品加工、传统木雕、布扎等产业也不断发展壮大。

几年来,寺登村依托石宝山·沙溪古镇国家AAAA级景区,利用旅游文化资源,将全村打造成沙溪古镇旅游发展的核心区。具有白族原乡文化特征的剑川白曲、霸王鞭、白族洞经古乐、木雕、石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得到传承和弘扬。全村坚持产业融合,把特色农产品、木雕石刻、布扎刺绣等打造成高附加值的旅游商品。村内共有38家木雕、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品商店,直接参与旅游从业人员达669人,引进68家外商入驻。

乡愁是游子心头的一抹月光,是岁月长河里不散的涟漪。寺登村20余载的修复与打磨,恰似一位温婉的绣娘,以时光为针、记忆为线,在传统与当下之间织就一幅活色生香的画卷。

郑千山

  • 人与茶林共依存

  • 古乐欢歌傈僳情

  • 珍存岁月融新意

  • 古韵幽幽载风华

  • 碧海澄清诗意浓

  • 延续文脉传薪火

  • 奏响佤寨幸福曲

  • 报头

  • 看山望水留乡愁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