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横断山脉金沙江河谷深处,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吾木村,下邻金沙江,背靠青山,依山腰地势而建。纳西语中,“吾木”意为“粮囤”。近年来,吾木村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古村落,植根传统,面向未来,努力实现着传统古村的现代蝶变。
自2017年起,吾木村先后完成了道路硬化、传统村落消防设施建设、管道建设,实施“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工程,乡村建设“塑形”,让传统村落美起来。同时,墓葬石雕群、纳西民居、古朴精致的雕花门窗、墙壁上的东巴字画等历史文化遗存,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在耕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帮助下,吾木村深入挖掘纳西族传统文化的现代精神内核,把传承至今的东巴文化传统礼俗制度——如山规、水规、纳西族民间互助聚会“化賨”等,转化为解决邻里矛盾纠纷的人文基础。“我们的初衷就是希望让传统东巴文化、纳西文化,在增强民族认同、移风易俗、保护生态环境、文明创建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东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继先介绍说。
吾木村秉持传承与发展并重的理念,在守护村落原风貌、保留生活原生态的同时,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路径。在村里的纳西族传统民居里,村民们自发成立了东巴文化传承基地、农民种子图书馆、耕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结合农家书屋建设,设置了图书室、教室和休息室,村民们学习传统文化有了场所,特色建筑也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利用。
农民种子图书馆颇具特色。图书馆负责人介绍说:“‘种子文化’是纳西文化、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种子的种类越多,意味着生活有更多保障和希望。”吾木村设立种子图书馆,利用村中农田,公益性地种植本土存留、外地引进的农作物,并保留种子,古老的文化理念与现代生物多样性发展理念正在此交融。
吾木村非常重视人的培养,村里自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村庄环保行动队等,组织开展村庄白色垃圾治理、传统手工技艺学习、留守妇女外出学习、中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乡村春节联欢晚会等丰富的活动。村庄的自我保护、治理、服务的内生动力不断壮大。
根植传统的同时,吾木村也积极与时代同步,全面汲取现代力量完成自我更新。
吾木村旅游资源丰富,有金沙江岩画、培德桥、墓葬石雕等历史遗迹,有古粮仓群、地楼建筑群、“化笃”建筑以及“两户同墙、滴水穿堂”等特色建筑,有传统的石器木雕、竹编纺织、民间器乐加工、民间医药等传统手工技艺,还有众多曲牌的民间古歌古调等特色文化。近年来,吾木村积极整合文旅资源,发展民宿、徒步等文旅融合新业态,尝试着民族古村落乡村振兴的另一种可能。该村曾被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确定为实习基地,每年有数十名清华学子到此开展教学和实习;耕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携手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在此挂牌设立学生假期实践研究基地,每年都会有来自各地的高校实习生、志愿者参与村庄的服务。
2019年,返乡社工陈正艳、“纳西东巴”和继先在阿里巴巴集团、中华少儿慈善救助基金会和云南连心社会照顾服务中心的支持下,成立了社区儿童服务中心,以社区儿童图书馆为依托发起“一棵树”暑假成长营活动。“传统文化是孩子们的精神根基。和继先老师作为东巴文化传承人,帮助我们设计了趣味性的文化课程,比如通过东巴古象形文字识字游戏、纳西族传统手工等,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接触自己民族的文化。”看着孩子们找到童年的快乐,村民陈正艳无比欣慰。
守得住老房子,装得下新生活;让传统生根,在当代生长。在保护与焕新之间,吾木村探寻着独属于自己的答案。
本报记者 黄立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