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刚
近日,一职业院校招生章程中,多个专业备注招生的对象是本科毕业生,引发广泛讨论。当“本升专”从网络段子变为现实选择,我们既要警惕将其异化为学历贬值的标签,更需以理性视角剖析其社会动因与教育启示。
从现实需求角度看,“本升专”现象反映了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强烈渴求。该校设置的城市轨道交通、铁道机车等专业,培养的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急需的技能人才,就业前景广阔,薪资水平可观。当“白领过剩、蓝领紧缺”成为就业市场的新现象,通过“本升专”掌握一门技术不失为一种理性的职业规划。这并非学历贬值的证据,其更反映的是教育多元化、人才评价多维度的理念转型。
从教育本质而言,“本升专”现象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思维。在终身学习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教育不应再被简单理解为一次性的学历获取过程,本科毕业生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或个人兴趣选择接受专科教育获取新技能,与专科生通过专升本提升学历一样,都是教育多元化的正常表现。国外一些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已形成成熟的学历交叉体系,我国教育体系要培养多样化人才,同样需要建立这种灵活机制。
当然,这场逆向选择也反映出高等教育结构与市场需求仍有部分脱节。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通发展,构建真正多元、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