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要学会换位思考
《人民日报》:招商引资,是各地促经济、谋发展的重要抓手。如今,优质的企业更看重产业生态、科创氛围和营商环境。一味靠税费、用地、奖补等政策来吸引企业,只会推高招商成本,形成“内卷式”竞争、“内耗式”发展。这既无益于产业跃迁,也不利于区域发展。招商引资不是一次性的“交易”,而是需要双方深入了解、相互信任的“联姻”。把门敲开,说到底还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从企业的角度考虑“为什么要来”“来了能得到什么”,在市场、环境、服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改进提升。俯下身子、转变职能,从单一的“政策供给者”升级为“生态营造者”,由单向的“项目承接方”转变为“发展合作方”,“敲门之声”自会化作共赢鼓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行者也会越来越多。
乡村振兴开辟就业新空间
《光明日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不仅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动能,也开辟了就业新空间,为人才返乡与在地就业提供了更多发展新机遇。新产业新业态创造了大量的本地工作岗位。据统计,目前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200万人,他们带着技术和创新而来,主动选择在乡村热土上挥洒青春,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从田间管理的“老把式”到操作智能设备的“新农人”“农创客”,从单纯农产品生产者到身兼旅游服务者、电商主播的多面手,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驱动着就业结构由传统单一走向多元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更为持久而强劲的动能。
本报记者 王世涵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