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点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大观微议

“野生经济”如何破局

高棻蔚 李晶

近日,大批游客进入大理苍山商业化掠夺式采摘野生菌的事件引发网络热议。游客渴望体验“像云南人一样捡菌子”的快乐,但随着采菌团数量的增长,“踩烂一片、采空一地”的风潮正破坏着当地的自然生态。

人们善于从平凡中发现独特之美,并迅速捕捉商机,这种创造力为推动地方旅游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但令人担忧的是,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这些“打野团”无视环境承载量,将公共自然资源异化为牟利工具。我们不禁要问:在追逐美景与商机的同时,该如何守护自然的馈赠?

面对乱象,管理部门需拿出疏堵结合的精细化管理智慧。大理网红S湾所在的磻溪村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有效治理的实例。2023年,磻溪村实施了规范乡村旅游方案和管理办法,整治乱占土地、乱摆摊点和无序停车等问题,同时增设临时摊位,促进就业和村民收入增长。2024年,经过有序开发引导,村民人均年收入增至2.36万元,真正实现了旅游收益反哺生态保护。

而面对汹涌的民间采菌热情,能否将无序的“游击队”转化为守规的“正规军”?关键是要限定空间、规范行为。如在苍山保护管理条例许可范围内,对带队向导进行菌类识别、生态保护、急救知识等培训,将采菌之旅转化为移动的科普课堂,实现生态保护、食品安全、旅游发展与科普宣传的多赢。当网红打卡的热潮退去,只有在生态底线与民生需求间找到平衡点,方能让苍山永葆生机,让“野生经济”得以健康成长。

  • 冰雪训练为何青睐云南

  • 报头

  • 以党性立身做事

  • 向夏秋两季要效益

  • 改文风也要改作风

  • “野生经济”如何破局

  • 莫让抢单外挂横行

  • 微看点

  • 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