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高
近来,多地婚姻登记处进驻景区,历史风貌与自然风光成为婚姻登记的“甜蜜背景板”。这一创新举措,既满足了年轻人对仪式感的追求,为地方经济注入新活力,也为公共服务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过去,婚姻登记往往被视为一项严肃的行政程序,流程固定、场所单一。如今,登记处搬进景区,不仅打破地域限制,更让法律程序与人文体验相结合。这种尊重个体意愿、提升服务温度的尝试,折射出公共服务思维的转变,这正是现代政务改革的生动体现。
景区婚姻登记不仅是一种服务创新,更成为地方文旅发展的新引擎。长沙铜官窑景区为新人提供免费入园、传统婚俗体验;珠海东澳岛推出旅拍、船票等福利,既吸引游客,又带动餐饮、住宿、摄影等周边消费。从长远看,这种模式若能持续优化,或可形成“婚登+旅游+消费”的产业链,让“领证游”成为文旅市场的新增长点。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景区登记增添了仪式感,但婚姻登记的本质仍是法律行为,不能因追求浪漫而弱化其严肃性。例如,部分景区登记点明确“只办结婚不办离婚”,虽出于美好寓意,却可能引发对公共服务公平性的质疑。此外,跨区域登记涉及户籍核验、信息安全等问题,需确保技术支撑到位。要让这一模式行稳致远,还需平衡好法律与情感、标准化与个性化、短期热度与长期运营等多重关系,让每一对新人在法律保障下,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