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荣光
近日,高铁车厢对“旅客在乘车期间,请不要食用榴莲、方便面等有浓重气味的食品”的相关提醒引发热议。这一看似简单的饮食争议,折射出公共服务供给与多元化需求之间的深层矛盾。
密闭的高铁车厢内,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乘客的舒适体验,铁路部门的提醒本无可厚非。但乘客之所以对泡面如此“执着”,往往是经过经济考量后的务实选择。高铁餐食45-65元的定价区间,与不足10元的泡面形成鲜明对比;加之高铁餐食品种类单一、口味欠佳等问题,直接触及了公众的高铁用餐痛点。这一问题不能解决,恐怕即使是出于善意的“请勿食用方便面”,也很容易被理解为只管理不服务、缺少人情味的空话。
泡面之争的本质,是快速扩张的高铁网络与滞后的配套服务之间的脱节,反映了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错配。乘客群体正在日益多元化,单一的服务模式难以满足差异化需求。要提升公共空间的舒适体验,铁路部门亟须转变“建议人们不吃泡面”的管理思维,从服务升级中寻找答案。譬如,可以建立分级餐饮体系,增加餐食种类,提升餐食性价比,以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可以实行空间优化,通过集中餐车用餐等方式,既保留乘客选择权,也最大限度减少对其他乘客的影响。
优质的公共服务,应当兼具包容性与精细度。只有构建多元化、人性化的服务体系,才能在保障公共环境的同时,让不同消费层次的乘客都能获得较好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