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进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与迅速发展,高校在教学、实践、研究、管理等诸多方面已发生了较大变化,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也使得教师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以适应新时代探索性教学的新情境与新要求。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与新变革,传统舞蹈教学中的固定教学空间、教学设施、教学场景等也正受到网络教学、全球数字资源、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多种新技术的冲击与重构。在这一过程中,数字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式,也在科技与艺术结合的过程中,催生出了诸多颠覆传统教学的手段,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教学新模式。深入探讨数字化技术如何影响并重塑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围绕艺术和科技,充分释放体育舞蹈教学实践的创造活力。数字时代,艺术与科技的边界不断被打破,传统的体育舞蹈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代教学的现实需求,需要借助新兴技术加强其教学的创造力与适应性,遵循数字技术的基本逻辑,积极运用互联网语言,将原本依赖线下物理空间的传统教学模式向线上平台进行迁移,有效提升远程协作与资源整合的能力。一方面,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要始终坚持“艺术+科技”的重要理念,充分释放舞蹈教学实践的创造活力。要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构建科学合理的网课体系,完善师生在线协同互动学习机制,加强教师知识传授向学生能力提升的有效转化。同时,师生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也可基于现有技术,积极探索远程互动、数字追踪等舞蹈教学新模式,以拓展体育舞蹈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另一方面,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也要打破时空限制,加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与沉浸感。要积极运用文本、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鼓励来自不同院校、不同地域的师生围绕同一主题进行跨空间交流与创作,丰富艺术表达的不同形态,通过个体与集体、虚拟与现实、严谨与自由的有效结合,积极推进高校体育舞蹈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变革,从而引领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迈向更具生命力与创造力的新阶段。
转变教师角色,增强体育舞蹈教学的互动性。教师需要从过往“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者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引导者转变,通过有效的情感支持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主动探索的能力。首先,要熟练掌握相关数字技术的使用技巧。熟练运用各类线上课程资源库,提前进行教学流程和环节的规划和设计,确保舞蹈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面对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教师应通过及时反馈疏导、个性化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克服学习障碍。其次,要加强教学过程中艺术氛围的营造。体育舞蹈艺术具有的身体性和情感性,在数字时代同样不能被忽视。舞蹈作为以身体为表达媒介的艺术形式,其教学效果高度依赖师生间的互动与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在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拓展教学空间的同时,也要充分运用动作捕捉、视频演示等方式和手段,加强舞蹈教学的互动性与现场感。再次,要加强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线下教学中,师生之间面对面的身体示范、动作纠正依然是线上教学难以替代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构建相互补充的教学体系。
注重体育舞蹈精神内核的表达,强化传统与现代间的融通。首先,要加强舞蹈语言的思想传递与情感表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对动作技巧的追求转向对舞蹈背后精神内涵的诠释和传达。要在尊重传统体育舞蹈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积极运用数字媒介拓展舞蹈的表现边界,促进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其次,要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语境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舞蹈教学活动中,通过共同参与舞蹈展演、共同创作舞蹈作品,加强学生对体育舞蹈艺术的理解,推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天津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