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大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教育质效提升策略研究

郑科红

在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中,法治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基石,其质效提升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具有深远意义。近年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重塑着教育生态,也为传统法治课堂带来了新挑战。与此同时,数字原住民一代的学生对法治教育的互动性、体验感及个性化提出了更高期待。如何将前沿数字技术融入法治教育全过程、推动大中小学法治课程有序衔接,已成为思政教育改革亟待突破的重要课题。

构建法治教育数字化资源体系。其一,面对法治教育实践资源匮乏的问题,可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可参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范例,从硬件设施配备与课程体系设计等多方面入手,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沉浸式教学项目。可以围绕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虚拟仿真场景,重点打造“宪法宣誓VR体验”“立法听证AR模拟”等教学项目。以开发“民法典虚拟律所”为例,学校可搭建完整的模拟办案系统,让学生分别扮演律师、当事人、法官等角色,在处理婚姻财产分割、邻里物权纠纷等真实案例过程中学习如何梳理案件事实、检索法律条文、撰写法律文书。如此“实战化”的训练方式,可让学生在模拟法庭辩论、证据质证等环节中,切实提升法律应用能力。其二,法治教育需要始终保持鲜活生命力,及时更新教学案例。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联合司法系统,从裁判文书网、行政执法数据库等权威渠道筛选出适配小学、中学、大学不同阶段的典型案例。教育部门也要邀请法律学者、一线教师组成专业团队,围绕每个案例撰写兼具学理深度与教学实用性的指导手册,帮助教师把握案例的核心要点。

创新数字化法治教育教学模式。其一,借助人工智能实现法治教育的个性化学习正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新方向。通过学习分析技术,教师能为每位学生绘制专属的法治素养成长档案,精准找出其在法律知识理解、法治观念培养上的短板。具体而言,可研发“AI法治助手”,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智能推送适配的学习资料,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在中小学教育中,各学校可以参考“智慧学伴”的思路打造智能学习伙伴,让学生遇到法律疑问时能得到专业解答。其二,教师借助VR技术与AR技术开展法治教学能为课堂带来全新活力。例如,教师在讲解法院审判流程时,可让学生戴上VR设备,“走进”逼真的法庭场景,切身感受庭审现场的庄重氛围,使原本晦涩的法律程序通过直观的场景体验变得易于理解。AR技术则可巧妙地将学习融入日常生活,学生用手机扫描校园里的法治宣传海报就能看到详细的法律知识图文讲解;扫描街头的交通标志也能立即获取对应的法规解读。有了技术加持,法治学习不再受限于教室,学生无论是在校园漫步还是走在街道上,都能随时随地开启学习。

提升教师数字化法治教学能力。其一,想要提升法治教育的数字化水平,实施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专项培训至关重要。大中小学校可以依据《教师数字素养》的具体要求,设计融合法治教育与数字技术的培训课程,着重培养教师开发数字化法治教学资源、运用数据精准分析学生学习情况、设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案等能力。其二,大中小学要建立起法治教育数字教研共同体,以提升教学水平。大中小学可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组建跨学段的法治教研团队,鼓励不同阶段教师定期开展集体备课与教学案例研讨活动。还可推动高校法学院与中小学结对合作,共同开发适合不同学段的数字化教学方案,如成立“大中小学法治教育数字化联盟”,每月举办技术应用交流活动,打破学校间壁垒,让优秀教学经验快速传播。其三,完善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大中小学可以将数字素养作为思政课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专门设立针对数字化法治教学成果的评审渠道。在教师职称评定过程中,要对其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开发以及智能教学工具设计等创新实践成果予以认可,鼓励其主动适应教育技术变革的新趋势。

加强法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保障机制。其一,各级政府应当加强政策支持。各级政府可在教育信息化预算中专门设立法治教育数字化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建设、教师专业培训等。还可以引导企业及社会组织等设立“法治教育技术创新基金”,用以支持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在此过程中,政府需建立严格的经费使用绩效评估机制,确保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并发挥最大效益。数字法治教育的规范有序,亦离不开管理制度。各级政府需推行校园AI应用白名单制度,对用于法治教学的各类技术工具进行安全检测及资质审核,同时制定专门的数据管理办法,明确数据采集、存储与使用规范,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其二,为实现法治教育数字化落地,技术支撑与平台建设不可或缺。大中小学需加快推进5G网络覆盖,打造智慧法治教室。

[作者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本文系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校园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CRKXJJGZX11)、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研究项目“‘立德树人’视域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ZF-10)的研究成果]

  • 报头

  •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大思政课”建设的进路研究

  • 数字化技术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大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教育质效提升策略研究

  • 新工科视角下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析

  • 高校用好红色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