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邓
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当代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今天,文化自信的作用愈发凸显。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既是塑造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一环,也是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路径。因此,高校思政课要把培养文化自信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努力探索出一条培养德才兼备、有文化担当的高素质人才的创新之路。
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
文化自信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支撑。在思政教育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助力他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及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革命文化中的“长征精神”等,可以激励学生在困难面前保持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品质。高校思政教育也是培养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是文化自信的理论载体。思政课程体系涵盖多学科领域,教师通过授课帮助学生梳理文化脉络、领悟文化精髓,提升文化辨别力与鉴赏力,可引导学生将文化认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中持续巩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当今,全球化进程加快,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碰撞,部分不良文化思潮通过各种渠道在思想层面影响着高校学生,导致一些学生在价值观、文化认同感上出现迷失的情况。面对这一困境,高校思政教育亟待以文化自信为引领,构筑起一道防线,以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蚀,让学生在多元文化语境中始终保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清醒认识。同时,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也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内容陈旧、脱离学生实际需求等弊端,需要进一步创新。从文化自信视域开展思政教育,能让教育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思政教育不再是抽象的理论宣讲,而是转化为学生可感知、能共鸣的生活场景与成长体验,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与“生活育人”的深度融合,培养出满足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是优化思政教育中的文化内容体系。高校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系统整理文化典籍、历史典故、传统美德等教学资源,并将其与思政教材编写和日常教学有机融合。例如,在讲授道德相关课程时,通过案例剖析和经典解读等方式,对现代社会“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观念的运用与价值转化进行解读,让学生从事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讲述革命相关课程时,为发挥革命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度分析革命历史事件、人物事迹中的伟大精神,阐述其现实价值。同时,教师也要时刻关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成果,把这些文化要素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脉络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为培养文化自信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是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方法策略。创新教学方式,是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的重要一环。在实际教学中,可采取多种方法组合进行教学。例如,案例式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可引导学生收集国内外有关文化自信的案例,并进行分析、讨论、总结,使学生对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有更直观的认识;体验式教学法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魅力,因此,可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参与民俗文化体验活动等,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其对文化自信的认识和感悟,之后通过撰写心得体会、交流分享等方式,巩固教育效果。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思政课堂,开发网络课程、虚拟仿真教学软件、文化主题App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让思政教育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富有趣味性和实效性。
三是强化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团队建设是影响思政教育的重要力量。高校要注重教师文化素养的提升,定期组织思政教师参加文化培训活动,使他们及时了解文化发展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并邀请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交流,为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课堂育人效果提供便利。同时,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最新研究成果,提升教学内容的文化深度,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提高自身文化创新能力。高校也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表彰并奖励在政治、教育、文化创新等方面有突出表现,或为教学创新建言献策的思政教师,以激励他们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研究和实践的积极性,探索出将文化元素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
四是拓展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维度。实践教学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高校首先应建立校外文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并与博物馆、文化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创产业园区等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定期组织学生到文化创意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不仅关乎国家命运盛衰,更与民族文化安全、民族精神传承紧密相连,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时代命题。高校思政教育注重对文化自信的培养,对于教学改革创新而言,意义重大、价值深远。在今后的思政教育中,我们要持续关注文化自信的发展动态,不断探索和优化教学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重庆文理学院2024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探索”(项目编号:240215)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