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潇
在全民健身热潮持续升温、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之下,马拉松赛事凭借其广泛参与性与强大影响力,成为城市体育文化展示与传播的重要窗口。作为兼具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自然风光的城市,山东省聊城市近年来踊跃投身马拉松赛事的举办。但在赛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形下,聊城市面临一些现实问题。因此,深入剖析其品牌化发展路径,才能助力马拉松赛事突破现有瓶颈,这对塑造具有地域特色与时代魅力的赛事品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强化品牌定位与传播,打造特色品牌形象。深挖地域文化融入品牌设计,借助多元渠道拓展品牌传播。深挖聊城市地域文化特色,对赛事品牌展开精准定位。将聊城市独特的运河文化、水浒文化融入赛事设计,设置以运河古码头为起点的特色赛道,开发以水浒人物为主题的赛事奖牌等,并针对亲子、老年群体等不同人群打造特色跑组,满足多元需求,提升赛事的独特性与吸引力。通过社交媒体策划“我与聊城马拉松的故事”短视频征集等话题挑战活动,激发大众参与热情。与当地旅游部门合作,推出“马拉松+旅游”套餐,将赛事与聊城旅游资源捆绑推广,吸引省内外跑者参赛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聊城独特的人文魅力。
因地制宜优化赛事,厚植本土化竞争优势。聊城市应深挖历史文化资源,以风土文化推进马拉松赛事品牌化发展。可围绕光岳楼打造历史文化体验赛道,参赛者奔跑时既能欣赏雄伟的古代建筑,又能通过沿途文化展板、表演等了解历史文化。此外,还可增设“运河漕运模拟赛”类趣味挑战项目,让参赛者定点接力、分组运送“漕运物资”,增添赛事的互动性与趣味性。同时,赛事还可采用双线并行模式,线上马拉松依托专属运动App,通过参赛者记录跑步里程完成打卡,获取电子完赛证书和专属勋章,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吸引更多人参与;线下在聊城市举办马拉松文化节、摄影展、知识讲座等配套活动,通过设置有奖参与环节,营造出浓厚氛围。这些创新举措,不但能增强赛事吸引力,还能凸显聊城的地域优势,助力打造独具聊城特色的马拉松赛事品牌。
技术赋能服务体验,构建专业人才矩阵。聊城市可着力引进现代技术,构建全流程贴心服务体系。通过线上平台,迅速为选手提供详尽的参赛自助指南,凭借人工智能客服实时为选手答疑解惑,还能依据选手身体数据量身定制饮食与训练参考方案。运用智能设备,对比赛时选手身体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借助无人机实现精准补给配送,让服务响应速度大幅提升。赛后可采用无人机与人工智能融合的航拍技术,为选手打造专属赛事纪念视频,重温比赛的精彩时刻。同时,当地政府需重视教育作用,为马拉松赛事品牌化发展积蓄人才力量。可鼓励院校开设马拉松运营相关课程,组织学生参与赛事实习,以此打造本土化的人才梯队。搭建赛事人才交流平台,依托优厚薪资待遇和广阔发展空间,吸引国内外赛事运营、体育营销等领域的专业人才。
推动多元化市场盈利,促进文体旅融合发展。探索更具市场化的赛事运作方式、优化多元盈利模式,应从文体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入手,开辟出独具聊城特色的发展路径。具体而言,赛事运营方可开发联名文创产品,除常规的赛事T恤、徽章外,还可推出具有收藏价值的限量版纪念品,如以聊城著名历史人物为原型的手办等。与本地企业合作,开展定制化商业活动,如在比赛现场设置企业互动专区,企业借助赛事将提升品牌曝光度,赛事则能获取赞助收益。同时,可设计“马拉松+文化体验”的旅游线路,比赛结束后安排参赛者游览山陕会馆、海源阁等历史文化景点,组织参与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活动,如东昌葫芦雕刻等,并定期举办马拉松文化论坛,邀请行业专家、知名跑者共同参与,带动旅游住宿和餐饮消费。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本文系2025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聊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品牌化发展研究”(课题编号:ZXKT202517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