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实融合”锻造新质生产力
《人民日报》:如今,“藏粮于技”的内涵已然升级。从全流程的“数字军师”,到将储粮损耗率从5%降至1%以下的智慧粮仓,我们看到的是一场由数据驱动的效率革命。数字技术在夏收中的广泛应用,使科技革命与传统农业产生化学反应。从科技育种到自动滴灌,从智能收割到智慧运输……一粒小麦的经历,正是中国经济不断实现“数实融合”的一个生动缩影。它清晰地表明,数字技术不再是飘在“云”端的概念,而是像水和电一样,深度渗透并重塑着包括农业在内的实体经济。当无人机翱翔于田垄之上成为常态,当越来越多工业机器人站上生产线,当智能仓库机械臂高效完成搬运、分拣等任务,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发挥着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实实在在地创造出新质生产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城市更新需要综合立体的交通网络
《光明日报》:综合交通网络作为城市运行的“血脉”,其多模式一体化发展已成为驱动城市内涵式发展、实现高质量跃升的核心引擎。审视当下,城市发展呈现鲜明“立体化”与“协同化”特征。城市群崛起呼唤区域协同大动脉,城市更新亦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对空间资源高效复合利用提出更高要求。这迫切需要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实现范式跃迁:从多模式深度融合、全链条协同管控到全要素智慧赋能。深刻把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通过规划“一张图”引领空间重构、资源高效协同赋能立体开发,综合交通一体化必将贯通城市有机更新的血脉,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人民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而长久的支撑。
本报记者 王世涵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