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佳欣
近日,中国斗南花卉展览馆开馆试运营,以艺术、历史与科技融合的方式,展现了云南花卉从田间地头到全球市场的全链条活力。如何以“花卉+”串联生产、交易、物流及跨境贸易,带动文旅等配套产业发展,让这一“美丽产业”成为造福群众的“幸福产业”,是云南花卉未来持续前行、迈向新高度的关键。
生产端与交易端双向赋能形成激活全局的起点。全国每10枝鲜切花中,就有7枝来自云南,高交易量的背后离不开生产环节的保障支撑。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可让鲜花全年生长,立体气候几乎适配所有花卉品类培育,这种先天条件既支撑了交易规模的扩张,又保障了适应市场需求的优化生产。随着云南鲜花走向世界,更需技术赋能产业进阶。应进一步深化与省内外高校、研究所合作,让科研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形成“市场拉动生产、科技赋能生产、生产反哺市场”的正向循环。
物流升级与花卉出海互促共进形成关键链条。今年1至5月,云南省出口鲜切花货值达4.6亿元,这份亮眼的“出海成绩单”正催生着物流行业的创新变革。物流是鲜花贸易中维系鲜度、打通链路的核心枢纽,其效能直接影响着产业效益。要打赢“鲜度赛跑”,需持续迭代专用冷链技术,从采摘前端的“生命冻结”锁鲜到运输配送全过程温湿度精准控制,让每一朵鲜花都能以最佳状态抵达终端市场。针对远距离出口,需定制跨境冷链方案,打通优先级物流通道,衔接航空与陆运资源。保障“云花”鲜活出海,扩大出口规模的同时又推动物流向专业化、国际化升级,形成“花卉拓市—物流保通—畅通促销”的闭环链条。
文旅融合成为云花产业增长新引擎。作为亚洲最大鲜切花交易市场,斗南不仅以鲜切花和花卉工艺品吸引游客,更通过串联花都海洋世界、湿地公园等周边资源,融合鲜花饼制作、鲜花拓印等体验项目,形成“赏花、品花、玩花”的特色文旅场景。未来不妨以“花卉+”为纽带优化布局,譬如通过开通专线旅游公交等,打通游览的“最后一公里”,并同步提升市场环境管理水平,完善公园休闲设施,让游客享受到更顺畅的游览体验。
从田间地头的一株剑兰,到全球市场的一束鲜切花;从斗南花街的雏形,到“花卉+”全产业链的建立,云南鲜花产业绘就了一条昂扬的上升曲线。循着“生产筑基、物流拓界、文旅赋能”的路径,让每一朵鲜花成为连接乡村与城市、中国与世界的幸福使者,云花产业必将书写更动人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