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党 建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耿马县芒抗社区党总支带头发展特色产业——

凤梨丰收 实现“四赢”

金丝凤梨迎来丰收季。 本报记者 李春林 摄

眼下,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芒抗社区凤梨飘香,在芒抗金丝凤梨专业合作社的蔬果收购点,一筐筐新鲜采摘的金丝凤梨经工人们分拣、打包,被迅速发往全国各地市场。

芒抗社区是一个傣族聚居村寨,共有908户3904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芒抗社区成为耿马县唯一适宜种植凤梨的地区,也是远近闻名的“菠萝之乡”。为了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芒抗社区党总支从西双版纳引进“卡因”凤梨品种,经过多年悉心培育,产出的凤梨因甜度高、品质好,深受市场欢迎。

清晨,党员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贺赛党在自家的菠萝地里来回穿梭,他不时掀开套果的袋子查看果实长势。“今年菠萝价格好,我家一共种了26亩,平均亩产3.5吨,保守估计今年能卖27万余元。”贺赛党介绍。

品牌是产业发展的“金名片”。芒抗社区聚焦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现代化目标,通过“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订单收购、统一销售统筹、统一品牌打造+农户分散精细管理”的“五统一分”模式,使凤梨成为了带动村民增收的“金果果”。

从试种试验到富民产业,在社区党总支的引领下,越来越多村民加入种植队伍。目前,芒抗社区凤梨种植户从最初的3户增加到266户,亩产量从最初的2吨提升到3.5吨以上,整个社区种植规模达4600亩。

凤梨在种植、管护、采收等各个环节为村民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每到旺季,在这里务工一天能挣120元,家门口赚钱顾家,心里更踏实。”连续5年在凤梨基地务工的杨华满意地说。

芒抗社区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按照将党建链嵌入产业链的发展思路,由社区党总支领办成立芒抗金丝凤梨专业合作社,成功注册“芒抗金丝凤梨”品牌。以此为基础,探索“党总支+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增效、村集体增资、农户增收“四赢”目标,成功将凤梨培育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产品远销浙江、上海等地。

如今,凤梨品牌价值持续攀升,年产值突破4800万元。一颗颗金灿灿的凤梨不仅圆了果农们的增收致富梦,也照亮了乡村振兴路。

本报记者 李春林 通讯员 陈会平

  • 楚雄高新区:党建链赋能产业链

  • 凤梨丰收 实现“四赢”

  • 联农带农 强村富民

  • 景东县文录村:党群携手修通“富民路”

  • 报头

  • 石林县:“人才超市”为人参果产业蓄智汇力

  • 镇雄县:外卖骑手成为基层治理新力量

  • 支部建在工地上 党旗插在节点处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