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党 建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德钦县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机制——

联农带农 强村富民

游客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徒步高山花海。 本报通讯员 鲁茸取品 摄

近年来,德钦县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新模式,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市场活力、发展动能深度融合,立足高原特色资源禀赋,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子。

德钦县将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领办合作社的核心与前提,明确党组织在合作社发展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同时,精心培育并重点打造德钦莞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扎西玉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5个示范性强、带动能力突出的合作社,确保党组织在产业规划、利益分配等重大事项上发挥决定性作用。

各合作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出多种行之有效的组织模式。巴迪乡罗义村罗通小组党支部领办的莞达合作社,吸收发展42户社员,其中21名党员带头流转土地、试种木香,并通过党员大会共商发展,成功带动群众种植木香300亩。合作社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优先吸纳本地村民务工,农忙时日均用工20余人,日均工资120元,年发工资2.4万元以上;精准帮扶困难户,实现户均年增收超1万元。

奔子栏镇玉杰村党总支领办的扎西玉杰合作社,由村“两委”成员和党员骨干参与管理,党员鲁茸史劳率先试种药材、养殖“七彩山鸡”,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后,带动28户农户发展种植养殖,形成“种植养殖+销售”产业链,每户年增收1.5万元。依托“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和茶马古道文化底蕴,该合作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开发精品线路,兴办民宿农家乐。2024年,全村接待游客6400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万元。

各合作社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深耕特色产业,形成“一社一品”或融合发展的格局。霞若乡各么茸村阿克达合作社在党员技术骨干带领下,大力发展高山蜂蜜产业,建设8个养蜂基地,年产蜂蜜8000公斤,成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云岭乡果念村君达合作社创新党员分类管理机制,有效激发不同类别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先锋作用,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石榴产业,种植面积达120亩,实现户均年增收2万元,村集体每年分红4.5万元。

羊拉乡茂顶村南仁上小组党支部领办的喀瓦龙吉合作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党员带头入股并扩建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至380亩,组建技术服务队,形成“党员包户联农”机制,2024年基地总产值达60万元,户均增收1.5万元。合作社构建“中药材种植+牦牛养殖+乡村旅游”立体产业矩阵,202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突破618.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3万元。党支部还牵头解决灌溉难题,将生态保护纳入村规民约,涌现出护林员路茸等先进典型,南仁上党支部获评全州“先进基层党组织”。

本报记者 贡秋次仁 通讯员 谢留伟

  • 楚雄高新区:党建链赋能产业链

  • 凤梨丰收 实现“四赢”

  • 联农带农 强村富民

  • 景东县文录村:党群携手修通“富民路”

  • 报头

  • 石林县:“人才超市”为人参果产业蓄智汇力

  • 镇雄县:外卖骑手成为基层治理新力量

  • 支部建在工地上 党旗插在节点处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