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第十五水质净化厂项目建设近期接连取得新突破。7月25日,项目主体结构第四区中心板块箱体结构提前5天封顶;7月30日,第五区结构封顶提前4天完成。至此,昆明市第十五水质净化厂项目主体结构第1、4、5、6区中心区结构已全部封顶,标志着建设重心全面转向预留区施工。
昆明市第十五水质净化厂是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是目前云南省污水处理规模最大、投资额最高的全地埋式水质净化厂,也是国内第三大全地埋式水质净化厂。设计规模为旱季污水处理量每天40万立方米,雨季最大处理量每天60万立方米。
今年昆明雨季来得早、短时降水大,面对雨季恶劣天气、工期紧张等挑战,中铁一局昆明市第十五水质净化厂项目1标项目经理部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组建“青年突击队”,将“支部建在工地上、党旗插在节点处”。
项目党支部积极构建“党建+安全”的管理模式,为核心工程建设保驾护航。在“党员带班组”行动中,6名党员如同安全网格的坚固节点,分别“包保”关键施工区域。
在技术骨干、党员陈涛负责的高支模搭设现场,一项斜拉索的精确定位成为难点,稍有偏差便会增加侧倾风险。他召集班组成员排查,动作迅速有序,最终准确无误排除了这个隐患。类似这样的风险排查覆盖了各个角落,项目部累计整改隐患20余项,成功实现了危大工程的“零事故”目标。
封顶前最紧张的冲刺阶段,钢筋丛中烈日炎炎。项目党支部敏锐意识到高坠风险叠加高温疲劳的双重压力。安全员、党员王以鹏站在正在拆除外防护网的作业面,他拦住一名工友,指了指脚下有点打滑的钢管,“旁边马上有临边防护替换区域,先拆那块稳当的。安全没有快慢,只有干没干对!”随即他马上通过对讲机协调人员调整拆除顺序。工友们对他近乎“啰唆”的叮嘱早已习惯,正是这份日复一日的严谨,筑起了无形的安全堤坝。
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随着第1、4、5、6区中心区结构全面封顶,项目建设迈入新阶段,项目部将持续深化“党建+生产”“党建+安全”模式,优化施工方案,整合集中资源,向中心区结构全部封顶的总目标发起冲刺。
本报记者 胡晓蓉 通讯员 吴治易